妙筆閣 > 好男兒留什么辮 > 第208章好生之德
  “鐺、鐺、鐺……!”

  肇慶小南門,急促的銅鑼聲響成了一片,幾個府衙的書辦帶著十幾個衙役一邊鳴鑼,一邊在城門內張貼布告。

  瓊州軍入城已經四五日了,又沒有做什么害民之舉,反而對城內的百姓秋毫無犯,所以百姓的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自昨天莽依圖所部清軍敗亡后,百姓們也默認了瓊州軍對肇慶的統治,對于百姓們而言,只要能吃飽穿暖,他們根本不在乎這天下是明還是清。

  作為廣東第二大城,肇慶可不像瀘西,起碼這識字率上是遠遠超過了瀘西的,很快就有人對著榜文誦讀起來。

  不讀還好,才讀了兩句,小南門一帶的巷子口就炸開了鍋。

  “呂秀才,不是吧,明軍讓咱們遷到瓊州去,瓊州那破地方連鳥都不生蛋,咱們到了那邊可怎么過活?”

  有心急的百姓僅僅聽了一半,就一把扯住榜文下的一個書辦咨詢起來,所謂落葉歸根,即使是后世的那些逃犯,大多也躲藏在老家附近,現在大明兵讓他們舉家遷到瓊州去,這對普通百姓來說,無疑是要了他們的命。

  呂秀才本名呂輕侯,當年在肇慶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八歲精通詩詞歌賦,可偏偏考上秀才后,就始終再難進一步,為了養家糊口,不得已才投身高要縣衙當了個書辦。

  看到百姓們好奇,呂秀才就是唉聲嘆氣道:“大明兵要遷咱們離開肇慶也是不得已的事,你們應該知道清軍攻入云南和貴州后,幾乎是縣縣過兵,所過之處,幾乎是寸草不生,如今平南王也造了大清的反,前者簡親王喇布就在肇慶征發了數千民夫,要是清軍再來,那肯定還要造孽,我大明廣西提督馬大將軍有好生之德,不忍心咱們肇慶的百姓再受刀兵之苦,這才決定把咱們都遷往瓊州。”

  “這,那咱們到了瓊州拿什么過活?”

  “就是,咱們可是剛剛播了夏收的種子,若是一走,那地里的糧食可不遭賤了!”

  “我家世世代代在肇慶,這要是真去了瓊州,四時八節,誰來祭拜祖先?”

  廣東利盡南海,做生意的商人小販比比皆是,清軍和周軍在廣西和云南的所作所為,他們也是一清二楚,因此大多數人知道呂輕侯說的是實話,可這舉家遷移,可不是小事,畢竟人離鄉賤,真要去了瓊州,那一家老小的溫飽問題可怎么解決?所以呂輕侯說完后,在場的百姓就是七嘴八舌討論起來!

  呂輕侯顯然料到了會出現這種情況,清了清嗓子說道:“吃飯的問題你們不用擔憂,我家馬大帥有好生之德,你們若是同意遷往瓊州府,他老人家保證不會讓你們餓肚子,而且還會專門給你們重新劃分土地,無論老人還是小孩,每個人十畝,而且瓊州水稻一季差不多有三熟,只要撐到春收,大家還愁沒飯吃嗎?當然你們不愿意去瓊州也不要緊,這次大明兵陣斬了清廷兩個提督,一個征南將軍,要是大明兵走了,你們就不怕大清軍拿你們泄憤?”

  盡管呂輕侯屢試不中,但畢竟是個稟生,說話間,就是遷移瓊州的利弊解釋的清清楚楚,當然他話里話外透露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走能活,不走就是等死。

  “那咱們怎么去瓊州?要是拖了一個月,還來得及種糧食嗎?”

  百姓被呂秀才的話嚇住了,一個個愣在當場,默默盤算著其中的利害關系,走能活,不走性命就有可能保不住,所以這是一個很好選擇的問題,但瓊州距離肇慶有一千余里,要是走陸路的話,這么多人上路,一天最多能行二十里,起碼要兩個月才能抵達瓊州,那豈不是耽誤了春種。

  “你們放心咱們走水路去瓊州只要二十余日,同意去瓊州的現在就可以至縣衙登記造冊,馬大帥會遣人至瓊州給你們劃分土地,建造房子,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我實話跟你們說吧,大明的稅收現在是十五稅一,也就是你收十五石糧食只要繳一石,這樣的稅率可是比滿清優厚的多。”

  “媽的,與其在肇慶等死,還不如去瓊州,我這就回去跟婆娘說說。”

  “王兄說的不錯,瓊州那邊距離安南不遠,說不定咱們還能做點小生意。”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既然呂輕侯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百姓們自然會做出對他們有利的選擇,故爾對大明兵讓他們遷移到瓊州也不那么抗拒,這會一個個跑的跟兔子一樣快,這是想回家和家人再商議商議。

  和肇慶這邊用利益誘使百姓前往瓊州不同,已經攻占德慶的楯甲營營官李積鳳是采取強硬的手段迫使德慶的百姓前往梧州的。

  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相比于肇慶府,德慶本來就地處兩廣交界,地處偏僻,其實就是三不管的地界,吳周軍、大清軍還有尚之信都不屑于占領,所以當地的百姓根本不在乎清軍會打過來,又哪里肯離開故土,跟瓊州軍去瓊州。

  為此,李積鳳只得拿出了當年在龍高山當山賊時的手段,以武力誅殺了德慶下轄瀧水、封開、開建三縣的四十余家不肯遷移士紳,然后利用搶來的錢糧誘使這三縣的百姓隨軍出發,其做法便和馬仲英裹挾白沙鎮百姓的手段如出一轍。

  對于李積鳳的做法,馬仲英并沒有申飭,反而是大加贊賞,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雖然李積鳳誅殺了近千人,但實際上卻挽救了德慶州四萬百姓的生命,因為一旦瓊州軍撤離,在肇慶征發不到民夫的清軍,肯定會到緊臨高要的德慶州抓夫子。

  肇慶的馬仲英在緊鑼密鼓地收集人口,緊跟在莽依圖身后的永州綠營總兵李芝蘭卻是越接近高要越擔憂,這種心悸的感覺,令他不得不放緩了行軍的步伐。

  因為根據慣例,即使是莽依圖進駐了肇慶,按道理也會派來傳令兵,可偏偏自四日前,莽依圖的派來的一波傳令兵離開后,就再也沒有人向他傳達過軍令。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