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好男兒留什么辮 > 第146章犒賞三軍
  桑格退兵永淳,尚之信囤兵肇慶,壓的廣西清軍動彈不得,這無疑給了瓊州軍一個極為難得的休整空間。

  雖然奉命前往肇慶和尚之信結盟的結果還未傳至南寧,但這并不妨礙馬仲英整合投降的碣石綠營和高廉綠營。

  經點驗這兩地的綠營兵有五千三百余人,馬仲英遂決定將這些降兵再編兩營。

  還是依照五行始終說,根據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的原則,新編的兩營馬仲英分別命名為柘戎營和疾火營。

  柘木其實就是用來打造強弓的材料,既堅又韌,用柘戎為名,其意就是希望新立的柘戎營是一支堅韌不拔的軍隊,疾火營的意思顯而易見,就是快如猛火的意思。

  當然這兩營的營旗,也已經制作完畢,同樣是按照五行對應五方的說法,柘戎營用青龍軍旗,疾火營用朱雀軍旗。

  這兩個營的營官和營副的人選馬仲英也已經擬定,柘戎營營官廖進忠、營副張朝陽和張大全、疾火營營官王永清、營副游大海和在南寧反正的張達。

  這樣的任命,馬仲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隨著瓊州軍的壯大,他可能一味地任用原來馬家軍的老班底,這樣必然會引起新入軍的將士不滿情緒。

  用廖進忠,是因為廖進忠在攻打南寧的戰役中不惜親身赴險,為打下南寧立下汗馬功勞。

  王永清則是在瓊州軍破寶月關的戰役中功勛卓著,當日若是沒有王光清放開蓮花山,又何來今日的南寧大捷?

  所以瓊州軍體系的將官對這樣的任命,并無半分不滿,反而令他們充滿動力,因為他們看到了晉升希望,只要能為瓊州軍立功,那么他們就有升官的可能。

  當然這兩營也仿照震虜營,每營設七個步隊,每個步隊設六個總旗,以及兩百余人的衛隊,合計兵力兩千五百人。

  也就是說,時下整個瓊州軍已經擁有十個步隊的長槍兵、十個步隊的刀盾兵、五個步隊的弓箭兵和五個步隊的火銃兵以及五個步隊的爆破兵。

  此外提督府直轄的滅胡營還擁有一千人的炮隊、五百名騎兵、四百人的哨探和一百名鐵甲兵,合計總兵力一萬二千八十人。

  馬仲英并不是一股腦地將這五千余廣東綠營一分為二,直接立了兩個營頭,而是將瓊州軍目前的五個營打散重編,將這五千綠營平均分到這五個營內,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分化管理,防止綠營降兵拉幫結派。

  但是這樣的做法,不可避免地會引起軍中的不滿,不光是投降的碣石綠營和高廉綠營,就是瓊州軍本部的震虜營、滅胡營和鋼刀營同樣有不滿的情緒。

  畢竟這三營官兵在一起這么長時間,彼此都已經熟悉,打仗的時候也能一呼百應,現在您馬大帥說拆分就拆分,這算什么事?

  這種不滿的情緒被內衛統領馬三德在第一時間匯報到了馬仲英這里,雖然內衛成立不久,甚至瓊州軍內部大多數將領還不知道有這么一個部門。

  但這并不影響馬三德在軍中安插親信和招攬手下,是以在震虜營攻略南寧各縣的這段時間,內衛已經在軍中布置了數十個眼線,軍中有不滿的情緒這種事情,顯然瞞不住這些耳目。

  軍心不穩這顯然是個嚴重的問題,此前南寧被圍時,城內百姓曾出現過流言蜚語,要不是尚之信反亂的事及時傳入城中,很可能就會引起騷亂,所以馬仲英對此事也格外重視。

  不光傳令各營的將佐在軍中反復宣傳,瓊州軍已經派人聯系廣東尚之信,要取回他們的家小,而且馬仲英還在軍中宣布,因為此次南寧大捷,提督府準備拿出八萬兩白銀犒賞三軍,另外會拿出四萬兩白銀撫恤戰歿士兵的家小。

  消息傳出,整個瓊州軍內部人人振奮,財帛動人心,王參將能為了銀子屢次出賣大清,普通的士兵自然會因為有銀子拿歡欣鼓舞。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默默盤算這次自己能拿多少銀子,至于重新劃分編制的事,誰他娘的有這閑工夫去管。

  普通士兵每人二兩,小旗二兩五錢,總旗三兩,隊副四兩、隊官五兩、營副八兩、營官十兩,有軍功者無論是士兵還是將官,每人五兩。

  至于楊彥迪部的水師官兵和準備用來交換碣石綠營和高廉綠營家小的惠州綠營,馬仲英同樣決定按這個比例分發賞銀,當然惠州綠營是沒有軍功銀子可拿的。

  對于這樣的決定,提督府長史趙安民、郭紹以及瓊州軍諸將均認為不妥。

  楊彥迪的水師到底是大員鄭氏的兵馬,就算是他們千里來援,可是瓊州軍已經撥給了他們五千石軍糧,還有相應的武器,甚至還送了一百門小炮,憑什么還要分他們銀子,還有那什么惠州綠營,都要送他們回廣東了,分銀子給他們豈不是浪費?

  “你們可知道,本帥為什么一定要取瓊州?”

  馬仲英并沒有正面回答諸將的疑惑,而是拋出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不就是要有個穩定的后方為咱們提供錢糧嗎?”

  剛剛升為疾火營營官的王永清不由自主地回了一句,瓊州和大陸隔海相望,雷州又在祖澤清的控制之下,用來作為瓊州軍的后勤補給基地,再好不過了,這個目的在場的瓊州軍諸將都是一清二楚。

  “不錯,如今清軍戰敗,廣東尚之信叛清,咱們要拿下瓊州,易如反掌,但是要經營好瓊州,咱們就必須依靠楊彥迪的水師,李興回來后,曾對本帥說過,龍門島水師名義上雖然是鄭家之兵,但是這十余年來,他們在鄭氏那里得到的補充屈指可數,島上的水兵,基本上都是欽州的漁民,我等只要以恩義籠絡,時間一長,你們說這些水兵還會認可鄭氏嗎?”

  楊彥迪和黃進等人雖然對鄭家死心塌地,但普通士兵所圖者不過是吃飽穿暖和報仇雪恨的機會,只要瓊州軍對他們一視同仁,那潛移默化之下,收攏這支幾乎被鄭氏拋棄的水師,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