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官梯之【基層公務員】 > 第800章 螢火之光敢與皓月爭輝
  王鴻濤的本意是悶聲發大財,咱們長安有錢了,自己人享受就行。但無奈過于優秀,明珠無法蒙塵,耀眼的光芒終究會穿透一切,變得光彩奪目!

  會議結束后,醫保局的方案和王鴻濤的講話瞬間就傳遍了大街小巷,全市上下歡欣鼓舞,喜氣洋洋,過年都沒這么熱鬧!

  政策被群眾一項項的解讀,大家對醫改充滿了期待。

  “醫改為群眾帶來了兩個實打實的好處,一是藥品價格的下降,二是杜絕了過多醫療、過度用藥的情況。”唐都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指出,以前藥品到醫院后會有15%的價格加成,醫改新政取消加成,醫院的藥品收入有一定幅度的減少。“醫院減少的藥品收入到哪里去了?到老百姓的口袋里去了。”

  擠出藥價水分,為藥品擠出降價空間的同時,藥品供應的問題也值得關注,這是王鴻濤重點提出來的一項舉措。

  “這一輪醫改確確實實能看到藥品和醫用耗材價格的下降,但是也要看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招標時特別便宜的藥,基本上他們都抱團不應標了,即使中了標也未必供貨。”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表示,目前這已成為醫院在選擇藥品和耗材時所遇到的一個難題,并且還有可能會容易引起市民的誤解,認為藥價雖便宜了,但卻不愿意供應。他認為,政府應該在后續的醫改中抓好這一方面的問題。

  一位人大代表建議政府應該要進一步整合資源,讓群眾可以就近享受到好的醫療資源,不用扎堆到大醫院去。

  該提議得到群眾的認同,“目前群眾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時是老百姓自己選擇貴了、選擇難了。”人大代表反映,現在基層公立醫院的社保報銷比例可達90%,并且藥物的基本價格比大醫院低,但是老百姓對基層醫院的水平有太大的顧慮,導致一些本可以在基層醫院得到很好治療的普通病、常見病和多發病,也非要到大醫院不可。他建議,市民除了要轉變就診觀念,提高對基層醫院的信心外,政府也要把醫療衛生事業的強基層、重基層落到實處。

  市政協委員、健翔醫院集團人力資源總監表示:“小病去基層醫院、大病去大醫院”,這個概念很難判斷,市民一般自己生病了都會覺得是一件大事,都想得到最優質的醫療服務。她也建議,做好分級診療工作還是要真正落實好醫療技術的下沉,讓更多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去。

  同時,他呼吁:民營醫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希望在醫改背景下,在政策的落實或者執行上,對民營醫院做到基本的一視同仁,給民營醫院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環境。

  醫藥界吐槽,取消藥品加成之后,給醫院的收支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表示,“現在公立醫院藥品價格降下去,檢查費也降低了。這個缺口只能靠醫療服務價格來補償,但是醫院這方面的收費不足以彌補減去的藥品加成和檢查費。”

  大大小小的醫院門口,市民們也正在熱議藥品降價帶來的影響。取消藥品加成,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嗎?

  市民李先生提著一袋治療支氣管炎的藥品走出醫院。兩盒阿莫西林膠囊與兩盒羅紅霉素,一共花了他43.4元,“像這種感冒引起的病,我都是看的普通門診,5塊錢,一共花了不到50元吧。”李先生說,前段時間自己患上感冒引發支氣管炎,也是在醫院買的同樣的藥品,但價格卻貴了許多。

  而另一位市民則抱怨說,看的門診比買藥還要貴,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醫院買藥,一盒只需要15元錢,但看的專家門診,卻花了22塊,“買了7盒藥,比原來便宜了14元,但門診也比原來貴了14元,如果買的藥品少了,算起來看病更貴了。”

  除了門診價格讓市民有些不滿外,不少市民對于中藥不降價也有些意見,中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大廳內,52歲的龔康說,自己患的腎病綜合征必須得是中醫治療效果才好,但中藥沒有降價,門診費卻提高了,“這讓我們每次來看病都要多出錢。”

  唐都區主管文教衛的副區長向市醫保局反映:目前的情況是:政府花了錢,醫院負擔重,老百姓感受不是很明顯。要繼續推進醫療制度的改革,還需要政府、醫院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才行。“從政府的層面來說,還是應該加大投入。但是區級財政能量有限,政府的壓力也還比較大。”

  市民王阿姨關心的重點是醫保報銷問題,《實施意見》中明確規定報銷95%,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兜底線的原則,完善與籌資水平相適應的報銷政策。王阿姨表示,以前為了家人住院費用報銷的問題,自己醫院、相關部門要跑很多次。“將來不但醫保報銷的比例越來越高,還能實現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真是為老百姓著想,越來越人性化了!”她滿懷期待地表示。

  去醫院看個感冒發燒,藥費動輒上千,讓患者常常抱怨“坑爹”。“看不起病”成為醫改進程中無法忽視的一大問題。

  “如果感冒看病只花了10元,但是卻給你開500元的不報銷的藥品。寧愿看病貴點,也希望開到價錢合適的藥品。”

  “醫改不解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問題,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就無從談起。”“作為普通市民,這幾年我確實感覺看病的負擔減少了,但看病難的問題依然嚴峻,每次看個專家診起碼都得排半天的隊。”

  資深醫院管理者、主任醫師陳薇尖銳地指出,根據她的調研,目前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僅占醫院全年支出的10%,“也就是說余下的90%都得靠醫院自己去‘掙錢’,在這樣的體制下,公立醫院怎么可能不創收,怎么公益?”

  陳薇還說,這幾年,公立醫院除了治病救人,還承擔了很多行政任務,例如對社區醫院的技術指導、培養全科醫生、指導社區醫院的慢性病管理工作,“這些任務都要耗費人力物力,但卻沒有來自政府的經費支持。尤其是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時候,例如10年前的非典和幾年前的甲流,政府要求公立醫院不惜成本投入,但最后誰來買單?”

  某三甲醫院的郭醫生表示,目前全民醫保政策覆蓋到位了,但問題很多。比如,醫保政策地方保護主義亟待破除,之前規定所有病人不能出市外治療,否則一文錢不報銷;現在,進步了一點,可以通過轉院、轉診的方式,由當地醫院醫生簽字確認,但卻規定“誰簽了字,誰負責該病人的醫保費用”。還有相當多的市,規定出了地域治病,醫保報銷的比例就下降20%~30%。“這樣無疑是把費用支付矛盾轉嫁到醫生身上”。

  “在現行的本地醫保政策下,甚至剝奪了病人對于治療的選擇權。”郭醫生舉例說,像關節置換手術,醫保限制了關節的費用,這本來是沒問題的,關鍵是限價最高2.4萬元,不少病人愿意選用更可靠的3萬~6萬元的進口關節,同意差額自付,可醫保不支持,理由是要限制醫生誘導病人‘高消費’。

  郭醫生坦言,醫改進入深水區,更應該沉下來解決與完善公共衛生政策存在的細節性、操作性、公平性等基礎問題,真正讓患者從中得到支持與幫助,而不是推諉與限制。

  白領陳殷每月要陪母親到醫院復診一次,她認為現在想找特定的專家看病還是比較難,就算掛上了號也要等很長時間,看一次病起碼要半天。“有醫院開通了網上預約,一般要提前一周才能‘搶’到號。有的醫院要預約掛號還要先買卡,假如一年只去看一兩次,感覺不太劃算。”

  社區醫療機構再多些,治療費用能再下降點。百姓熱議新醫改方案,治病便宜成大家的期盼。隨著新醫改政策的即將出臺,人人享有、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逐步取消醫院藥品的加價、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等立即在職工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大家普遍認為,新醫改是“還醫于公益和百姓”,“平時少得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錢”的醫療保障讓老百姓得到了真正實惠。而采訪中記者發現,作為本次醫療體制改革的最大利益相關者,看病方便、治病便宜成了職工呼聲最高的期盼。

  全市上下吵的沸沸揚揚,醫院、群眾、政府各方面都在發聲,提意見,大家都想讓長安的醫改力臻完美。

  這些聲音也傳到了市委大院,王鴻濤召集市長胡昊和衛健局、醫保局主要領導商議群眾的呼聲。

  聊過來,聊過去,感覺無非是錢的事,于是王鴻濤說道:“市長,既然要搞醫改,那就力爭讓大多數人滿意。既然我們下了這么大決心,不如一次性把問題都解決掉,無非就是多拿點錢出來的問題。這兩年,我們集中精力把醫療問題解決掉,總結一些經驗,把漏洞一個一個的堵住,我想財政的支持力度也能逐漸下降,這個冤大頭就由市委、市政府當吧!”

  胡昊笑著說答應道:“書記,要是一年前,打死我都不同意。現在嘛,錢總要花出去,其實也沒多少錢,把這些問題解決掉無非就是幾個億的問題,多給醫院些補貼,我同意!”

  果然是有錢的掌柜好當,胡昊擔任市長五年了,難得當一回土財主,大氣一番,這在今年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