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奮斗在蘇俄 > 719 裁軍問題
  自從衛國戰爭結束以來,聯盟一直都在裁軍的問題上糾纏不清,有關裁軍的相關議案,也是制訂了之后又暫停執行,執行了不久又被廢棄掉,但總體來說,裁軍的大趨勢卻是始終沒有改變的。畢竟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紅軍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一千一百萬,在和平時期,保持如此大量的軍隊既沒有必要,又對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的負擔。

  最重要的是,四年的衛國戰爭,給聯盟的人口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從工農業生產的角度來說,聯盟在勞動力的短缺問題上,已經面臨了非常糟糕的局面,如果繼續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數量,且不說聯盟的財政是否能夠負擔的起,僅僅是國民生產就要維持不下去了。

  所以說,在全聯盟范圍內,不管是政界還是軍方,在戰后有關裁軍的大方向上,還是能夠保持基本一致的,唯一一點麻煩問題,就在于裁軍應該怎么裁,裁多少等等,這些細節性的問題。

  在裁軍的問題上,聯盟系統內一共有兩個不同意見,一個是由國家計委提出的裁軍計劃,而另外一個,就是由國防部、總參謀部等軍方機構所支持的裁軍計劃。

  由沃茲涅先斯基同志所領導的國家計委,在政策的大方向上,還是力主加強聯盟經濟領域建設的,因此,在裁軍的方案上,他們拿出來的計劃是比較狠的。他們以內戰結束后直到衛國戰爭爆發之前,蘇聯紅軍常備總兵力的數量為參考,建議蘇聯紅軍裁軍九百七十萬,保留常備軍一百萬出頭的樣子。

  在聯盟內戰期間,蘇聯紅軍的總兵力一度超過了五百萬,具體的數字大概是五百五十六萬出頭,不到五百五十七萬的樣子。而在內戰結束之后,盡管當時聯盟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依舊不甚樂觀,來自外部的武裝干涉隨時有可能卷土重來,但為了恢復國家經濟,將更多地人力投入到社會主義生產建設中去,列寧同志強行推動了蘇聯紅軍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裁軍,并一次性裁掉了百分之九十的軍隊,只保留了不到六十萬常備軍。

  計委的同志們以內戰后的裁軍數據為依據,認為相比起內戰結束后的那段時期,當前聯盟的國內外環境要優越的多,盡管蘇美之間的矛盾分歧不斷加強,雙方的外交摩擦持續不斷,但在整個歐洲范圍內,能夠對聯盟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敵對勢力,已經不復存在了。當初在內戰時期對聯盟發動武裝干涉的國家,不是被打垮了,就是受到了聯盟的直接控制,比如說英法,再比如說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等等等。總而言之,聯盟所面臨的國內外大環境還是總體向好的,所以,聯盟應該加強裁軍的力度,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集中全力的發展國內經濟。

  而相比起國家計委,來自軍方的裁軍意見顯然不可能這么激進,與此相反,因為牽涉到了自身最直接的利益,軍方高層雖然支持裁軍,但卻不主張施行規模太大的裁軍行動。按照總參謀部拿出來的裁軍方案,聯盟的裁軍計劃將分三個階段來完成。

  另外,軍方的裁軍計劃還不是簡簡單單的裁軍,它還包含了軍隊現代化建設、退伍軍人安置、傷殘以及陣亡軍人的撫恤等等一系列相關的議題。

  在退伍軍人安置、傷殘以及陣亡軍人的撫恤問題上,基本沒什么好談的,這是必須要進行的一項工作,畢竟整個衛國戰爭打了四年,蘇聯紅軍損失的軍隊數以百萬計,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陣亡了,有人傷殘了,還有人投降了,而不管是哪種情況,國家都應該有個說法,這是軍方的基本立場。

  至于退伍軍人的安置問題,相對來說就要復雜一些了。如果是普通士兵還還說,給一筆錢,讓他們從哪來回哪去就好了,至于那些軍官,在復原安置的過程中,就要考慮更多的優待問題了,這需要民事部門與軍隊配合著解決,單單靠軍隊自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可以負責任的說,從戰爭結束一直到現在,整整兩年半的時間過去了,聯盟在裁軍的工作上取得的一切進展,基本都集中在了傷殘以及老弱軍人的復原上。總參謀部以及陸、海軍方面,只是將各部隊的傷殘、老弱的士兵挑選出來,讓他們復原回鄉,至于真正的裁軍工作,其實并沒有付諸實施。

  但即便是這樣,按照軍方報送上來的數據,截止到目前位置,裁軍的規模也已經貼近兩百萬了,由此可見,為了應對殘酷的衛國戰爭,聯盟在兵員征招的條件方面,放的有多么寬松。

  至于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問題,則是由華西列夫斯基同志所提出來的,他認為剛剛結束的衛國戰爭已經向所有人證明了一點,那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軍隊系統也在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而在這其中,士兵的素質將成為了一個關鍵性的部分。

  華西列夫斯基同志認為,聯盟的裁軍工作需要同軍隊的現代化改造工作結合進行,說白了,就是那些文化水平低,且缺乏必備技能的士兵,將不再是蘇聯紅軍招募的對象,而部隊中現有的類似士兵,也將優先納入退伍名單。

  既然兵員的素質要求提高了,那么不用問,軍隊的待遇也必須得到提升了,否則的話,按照原有的軍隊待遇,恐怕是很難招募到符合條件的士兵的。

  所以,說到底,軍隊在裁軍問題上的根本性要求,其實還是要求提高軍隊的待遇,包括現役軍人的待遇,以及退伍軍人、傷殘軍人的待遇等等等等。

  至于裁軍的三個階段,則是以每三年為一個階段制定的裁軍計劃,其最終目標,是在五五年之前,將現役部隊的數量削減到兩百八十萬,并順利完成軍隊現代化的改造工作。

  因為國家計委與軍隊方面在裁軍問題上的分歧比較大,所以直到目前為止,聯盟也沒有就裁軍這項工作,拿出一個最終的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各方只是在彼此的妥協中,持續不斷的推動著這項向前走。

  不過,維克托隱隱有一種預感,隨著西歐國家組建軍事同盟以針對聯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莫斯科在裁軍問題上的態度很可能會出現有利于軍方的走向,畢竟在面臨戰爭威脅的時候,強化軍事力量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都會做出的最直接反映。

  維克托仔細看了看會議的議題內容,找到了可能需要自己做匯報的那一部分。

  從會議的議題內容目錄中可以看出來,可能需要維克托做發言的部門,一共只有兩個:一個就是有關倫敦六國外長會議的內容,主要是這場會議所討論的有關組建軍事同盟的部門。另外一個就是美英法三國,在德國、奧地利等地的駐軍狀況。

  有關倫敦六國外長會議的內容沒什么可說的,即便是由維克托做出闡述,他能說的東西也不多,估計稍后的會上之所以要將這部分內容拿出來談一談,也是為了向與會者宣告聯盟所面臨的外部局勢有過么糟糕。

  相對來說,倒是第二個問題可以拿出來談的東西比較多,而且,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情報工作中,維克托也是比較關注這方面問題的。

  在如今的西歐,所謂的“六國”中,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只是混事的,他們在軍事力量上的存在感,連一個羅馬尼亞都比不上,尤其是盧森堡,國土面積不過五十多平方公里,人口連十萬都不到,說句不好聽的,盧森堡的陸軍即便是買上一門火炮,都沒地方搞試射去,一炮打出去,弄不好就落到別人的領土上去了。戰前面對德國人的入侵,它連一天都沒抵抗住。

  至于荷蘭和比利時,這兩國家也就比盧森堡強一些了,二戰前面對德國人的入侵,前者抵抗了五天,后者抵抗了十九天。

  或許也正是因為軍事實力太過弱小,面對外部侵略的時候,自身的抵抗能力不強,這三個國家才在組建軍事同盟的問題上,表現的那么積極,尤其是比利時,比利時人甚至強烈要求美國人來領導這個軍事同門,他們認為如果沒有美國人的加入,這個軍事同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從二戰的歷史上看,比利時人的觀點似乎也沒有錯。

  因此,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在這個以美國人為首的軍事同盟中,聯盟真正需要關注的對手,其實只有三個,即美、英、法,依舊是傳統意義上的三個西方強國。更進一步的分析,相對于如今聯盟的軍事實力,即便是英法兩國,也是無法同蘇聯紅軍相抗衡的,說到底,聯盟的手里掌握著核武器,而英法則沒有,因而,從戰略層面上講,英法在面對聯盟軍事威脅的時候,天生就居于弱勢的地位。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