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奮斗在蘇俄 > 674 未來的“戰爭”
  過去,聯盟的地緣政治戰略一直都是瞄向歐洲的,對遠東地區的關注嚴重不足,盡管軍方在遠東地區的部署有一定的計劃,但其重點也一直都是放在了中國以及勘察加半島區域,對朝鮮半島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而一旦美軍撤出朝鮮南部地區,并將該地區的戰略空間割讓給聯盟,那么軍方在遠東的戰略,或許就要重新規劃了。

  至于馬歇爾提出的第三項建議,也就是有關中國問題的提議,維克托倒是不太關注。

  在這項提議中,馬歇爾重申了他在中國問題上的一貫立場,那就是應該積極推動中國的和平統一,同時,盡快實現中國國內的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他在提交給美國國會的咨文中強調,中國國內的局勢走向,與美國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利益息息相關,南京是否會出現一個立場傾向華盛頓的統一政權,對美國未來的地緣政治利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情報分析部門對馬歇爾在中國問題上的主張和立場做了詳細的分析與解讀,其實即便是沒有情報分析部門的分析,維克托也能考慮的出來,當美國人在朝鮮南部地區的問題上做出讓步之后,其在中國問題上的利益,自然就會更加的關鍵了,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人之所以愿意在朝鮮南部地區的問題上對聯盟做出讓步,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日本問題上承受了足夠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他們對中國未來的局勢具備了一定的信心。

  華盛頓認為在中國國內,他們一貫支持的國民政府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不管代表延安的那一方愿不愿意坐到談判桌上來,愿不愿意將軍隊的指揮權交出來,南京政府都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控制住全中國的局勢,或許到了最后,延安的那一方最多也就是依靠蘇聯的幫助,在東北占據一小塊地盤。

  所以,只要能夠控制住中國國內的局勢,那么一個朝鮮半島的歸屬,對于華盛頓來說顯然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甚至在馬歇爾的提議中,中國的南京政府大可以將長城以北的地區都交給延安那些人去控制,只要渤海以及山東半島能夠控制在國民政府的手里,那么借助山東半島與日本島所構成的島鏈,同樣可以對蘇聯在遠東的影響力構成包圍態勢。

  從馬歇爾的這一份建言中就能看出來,針對蘇美雙方在遠東的一系列摩擦事件,華盛頓已經對其原有的戰略做出了部分調整,他們將希望寄托在了中國國內局勢的未來走向上,認為已經掌握了巨大優勢的南京政府,肯定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搞定一切。而維克托之所以對這個建議不甚關注,就是因為他非常清楚中國局勢的走向到底會是什么樣的,華盛頓所寄予厚望的南京政府,最終恐怕依舊會讓杜魯門先生感覺失望的。

  在馬歇爾所提交的三個國策建議中,唯有第二項是維克托最為關注的,是的,如果不出意外的,這應該就是前世那個赫赫有名的“馬歇爾計劃”的雛形了,在維克托前世的那個世界里,美國人正是憑借著這個規模龐大的援助計劃,直接擊敗了二戰后依舊躊躇滿志的英法,一舉成為西方世界領頭羊的。

  在馬歇爾所提出的這項建議中,他的“歐洲復興計劃”還沒有完全成型,只是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他提出,整個歐洲經過了一場大戰,雖然最終擊敗了德國法西斯,但包括英國在內,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在戰場戰爭中被摧毀了,經濟凋敝、通脹高企、社會危機等等,這些糟糕的東西成為了整個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旋律。

  當然,這些并不是馬歇爾認為美國應該給予這些歐洲國家經濟援助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因為蘇聯在這場剛剛結束的戰爭中,幾乎以一己之力擊敗了德國法西斯,全面展示出了共產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因此,在全歐洲范圍內,共產主義思潮正在蓬勃發展。

  按照馬歇爾的說法,即便是在環境最好、受戰爭影響最小的英國,由波利特所領導的英國共產黨,也在最近兩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其在案的黨員人數,已經接近了六萬人,同時,在去年舉行的英國大選中,還有兩名共產黨黨員順利進入下議院,從而幫助英國共產黨獲得了下議院的兩個席位。

  在荷蘭,作為共產國際成員的社會民主工人黨,在剛剛結束的荷蘭大選中,從原本的寂寂無名,一躍成為全國大選的最大一匹黑馬,其黨派獲得了大選超過百分之十的選票,不僅成為首都阿姆斯特丹地方的最大政黨,同時,還在國會二院中收獲了十個席位。

  在丹麥,由阿克塞爾·拉爾森所領導的丹麥共產黨,已經成為了丹麥目前的聯合政府參與者,其在丹麥國內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當然,作為蘇聯情報機構的當家人,維克托卻是對丹麥共產黨的前景不太看好,因為根據對外情報局所掌握的情報來看,作為丹麥老牌左翼政客的阿克塞爾·拉爾森,似乎是美國情報機構的重要成員,只是對外情報局現在還沒有掌握切實的證據。

  總而言之,在如今的歐洲,“共產主義幽靈”正在四處游蕩,它們似乎隨便找一個地方就能扎下根,并迅速地發展壯大,用馬歇爾的話來說,這對于華盛頓的戰略利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因為這種局面,與莫斯科的革命輸出政策是高度吻合的,如果華盛頓不能采取措施扼制這一趨勢,那么在不久的將來,整個歐洲都將成為蘇聯人的盟友。

  若是撇開各自不同的立場,維克托也不得不欽佩馬歇爾作為一名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而且必須承認的一點是,他所提出的歐洲復興計劃,的確是影響到了未來幾十年,甚至是近百年的世界格局。

  在維克托重生前的那段歲月里,歐洲依舊沒有擺脫來自華盛頓的控制,歐洲人對美國的好感似乎是深入骨髓的,哪怕油價飛漲、食不果腹,為了節省點電費都要跑出去天天坐公交車,歐洲人也樂意為了美國的利益而出賣自己。

  不要以為美國政府整天掛在嘴上的所謂“基于某某某的國際秩序”是自吹自擂,事實上,他們是真的構建出了這樣一種秩序,并且在幾十年的時間里,都將這種秩序維持的很好,直到有另一股力量跳出來挑戰它。

  最關鍵的一點在于,這個所謂的“歐洲復興計劃”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它的根本就在于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以提供經濟援助的方式,擴張華盛頓的影響力,對于經濟上同樣存在著困難的蘇聯來說,確實沒有很好的辦法來對付它。

  另外,千萬不要以為整個“歐洲復興計劃”對于美國來說,就是一個賠錢的計劃,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美國人在這項計劃上的付出,其實并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么大,畢竟美國人提供援助也不是沒有條件的,要想從他們手里得到資金的援助,就需要向他們放開市場,并且接受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條件。

  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一種資源循環的結果,美國政府以援助的形式向歐洲各國提供資金,而歐洲各國需要用這些資金向美國購買一系列的產品,以投入到其國內的戰后重建計劃里,兜售出了商品的美國企業,不僅可以為美國帶來更加充分的就業,還能為美國政府提供更多的稅金......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它不僅對歐洲的復興有利,對活躍美國經濟同樣有利。

  將文件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將其中重要的部分做了簡要的記錄,維克托輕輕嘆息一聲,將文件合上,輕輕放到一邊。

  不管有多么的不甘心,作為一名立足于事實的布爾什維克黨員,維克托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那便是在當前的環境下,聯盟在面對美國的時候,確實是沒有多少優勢可言的,軍事上一時的強盛,其實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尤其是在蘇美雙方都掌握了核武器的前提下。

  維克托甚至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應該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后一次世界性的大規模熱戰了,隨著核武器的出現,戰爭的概念也從根本上改變了,除非是交戰的雙方都不再考慮人類的未來了,否則的話,核大國之間你死我活的直接戰爭已經變的難以想象了。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大國對抗將集中在經濟領域,或者說是集中在以經濟為核心的綜合國力領域,就像美國人正準備推動的“歐洲復興計劃”一樣,哪一方有錢,哪一方在經濟上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哪一方就可以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認同,并對另一方施行戰略性的圍堵。這種對抗不需要動用戰爭的手段,僅僅是一個排他性的國際圍堵,就可以將一個國家推到死角中去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