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奮斗在蘇俄 > 658 馬歇爾(1)
  所謂的“教育俄羅斯化”,說起來也非常簡單,就是在語言和歷史兩大教學內容上,強行推動俄羅斯化的改革,按照卡岡諾維奇同志的要求,西烏克蘭地區所有的學校,不管是什么層級的學校,一律取消對烏克蘭語和烏克蘭歷史的教學,轉而大力推動俄語和俄羅斯歷史的教學。

  另外,卡岡諾維奇同志還對西烏克蘭地區的官員人事問題,做出了大規模的變更,他下達命令,要求西烏克蘭地區的各個城市黨委系統做出調整,將本地烏克蘭族干部的人數,限制在一定比例范圍內,超出這一比例范圍內的城市,必須將干部名單上報基輔,再由基輔做出統籌調動。

  在對西烏克蘭地區的教育俄羅斯化改革問題上,沒有什么好說的,因為在將近二十年前,卡岡諾維奇同志第一次主政烏克蘭的時候,他就推動過這個政策,也正因為如此,他當時才在烏克蘭地區遭到了大量官員的反對,最終不得不狼狽的離開基輔,返回莫斯科。

  而這一次,他重回烏克蘭,依舊還要推動這項工作,很顯然,這就是他的一點偏執。

  至于說對人事問題的調整,卡岡諾維奇同志的出發點,或許是為了滌蕩烏克蘭地方上的赫魯曉夫派系力量。在衛國戰爭中,赫魯曉夫同志幾乎是隨著蘇聯紅軍在烏克蘭的推進而一步步接手烏克蘭地區工作的,尤其是在西烏克蘭地區,方方面面的主要官員,可以說基本都是由赫魯曉夫同志安排的。

  這次赫魯曉夫同志為什么被直接拿掉書記職務?那可不僅僅是因為他沒有完成好糧食征收工作,同時,也是因為有人批評他在烏克蘭的工作存在問題,說他已經成為了基輔的“沙皇”。與他一同受到批評的還有貝利亞同志,后者被稱為是格魯吉亞的“沙皇”。

  所以,莫斯科之所以將卡岡諾維奇安排到烏克蘭來,一方面是希望他能夠在烏克蘭的農業問題上做出建樹,扭轉烏克蘭地區農業頹敗的現狀,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能夠撼動赫魯曉夫同志在烏克蘭的絕對權威,從而對其在烏克蘭一家獨大的局面形成制衡——組織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這么做的,上級組織總是希望下級組織能夠和睦,能夠團結一致搞工作,但若是下級組織真的一團和氣,毫無矛盾了,上級組織又會有別樣的想法,莫斯科對基輔的態度,同樣也是如此。

  因此種種,卡岡諾維奇同志在西烏克蘭做出的人事調整工作,同樣也得到了莫斯科的大力支持,以他在烏克蘭的威信,如果是沒有莫斯科的支持,這樣的工作恐怕也是不好推行的。

  卡岡諾維奇同志在西烏克蘭地區推動的人事調整工作,或許不是出于對干部民族化問題的擔憂,但他做出來的實際工作,卻已經證明了他在民族政策問題上,其實與維克托的立場是有些相近的,這也是維克托在烏克蘭諸多問題上,對卡岡諾維奇同志為數不多的認同點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維克托雖然認可卡岡諾維奇同志在干部人事調整問題上的立場,但卻不贊同他在這個時候大張旗鼓的運作這項工作,還是那句話,不合時宜。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么兩項工作,如今的烏克蘭也不至于會出現動蕩的局面,畢竟無論是宗教問題也好,干部問題也罷,都還是受控的,在整個烏克蘭,即便是有人對這兩項政策不滿,也不可能搞出大規模的騷亂來,畢竟聯盟目前在西烏克蘭地區的駐軍規模非常龐大。

  真正為整個烏克蘭地區帶來動蕩不安的,是卡岡諾維奇同志計劃在烏克蘭重新推行的糧食配給制。

  所謂糧食配給制,就是國家將農民手中的全部糧食都強行收走,然后再按照每家每戶的人口,統一分配口糧。這樣的政策,一般都是在戰爭時期亦或是糧食極度匱乏的時候才會實施的,當初蘇維埃政權剛剛建立起來,遭遇內戰和外部干涉的時候,聯盟就曾經推行著這樣的制度。而在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困的時候,也施行過這樣的政策,它能夠在保證民眾基本糧食供應的情況下,幫助整個國家渡過極度艱難的缺糧時期。

  就像那句話所說的,任何政策的實施,都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實際的情況。不管是在內戰時期,還是在衛國戰爭時期,聯盟推行戰時政策都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那個時候,國家的主要矛盾是對外的,因戰時政策而導致的國內矛盾,上升不到主要的位置。而現在呢,現在并不是戰爭期間,而是戰后重建時期,是和平時期。另外,卡岡諾維奇同志在烏克蘭所推動的各項工作,原本就已經將當地的對立矛盾抬高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推行糧食配給制度,并將征集起來的糧食,輸送到莫斯科,那么,其結果不僅會導致烏克蘭當地的矛盾飆升,還會進一步在烏克蘭與聯盟之間制造矛盾沖突。

  最重要的是,莫斯科希望卡岡諾維奇同志在烏克蘭的工作,能夠緩解聯盟的糧食短缺問題,但這種緩解的方式,絕不是要求他通過什么“糧食配給制”來實現的,莫斯科希望他“開源”,而不是跑到烏克蘭去“節流”,如果僅僅是這種愚蠢的辦法,赫魯曉夫同志難道做不到嗎?

  總而言之,在維克托看來,卡岡諾維奇同志在烏克蘭的前景,恐怕是不怎么光明的,或許,他前往烏克蘭所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為赫魯曉夫同志贏得了時間。

  ................................

  進入九月的莫斯科,也等于是進入了旱季,降雨量的銳減伴隨著的氣溫的驟降,夜間平均六七度的氣溫,預示著一個冷秋正在迅速逼近。

  正是清晨,克里姆林宮的亞歷山大花園松林塔一側,穿著一件黑色風衣的維克托,將雙手揣在風衣口袋內,低著頭,緩緩行走在方磚石鋪砌而成的甬路上,在他前方不遠處,就是穿著一身軍裝的斯大林同志,以及同樣穿了一身黑色風衣的莫洛托夫同志。

  斯大林同志是在三天前結束休假,從索契返回莫斯科的,因為對乘坐飛機有一種本能的抵觸,所以,他和往常一樣,是乘坐火車返回莫斯科的,為此,在路上耽擱的時間也有點久。

  回到莫斯科的三天時間,斯大林同志每天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參加各種會議,聽取各種報告,亦或是同他的親近幕僚們會談,今天,前來匯報工作的人換成了莫洛托夫同志。

  在過去三天時間里,作為斯大林同志在中央書記處的助手,維克托出席了斯大林同志所參加的每一場會議,包括他與幕僚們所進行的會談,維克托也沒有錯過,如果僅從工作的角度上來說,他陪在斯大林同志身邊的時間,甚至要比波斯克列貝舍夫同志還要久了。

  此刻,莫洛托夫同志向斯大林同志匯報的工作,是有關蘇美關系方面的。就在過去一周里,美國新任的國務卿喬治·馬歇爾,對莫斯科展開了為期七天的訪問,而在這七天時間里,他先后與莫洛托夫、柯西金、華西列夫斯基等人展開會晤,當然,他也想過要與斯大林同志見個面,但被斯大林同志本人拒絕了。

  馬歇爾是華盛頓剛剛任命的國務卿,他前來莫斯科進行訪問,按道理說,作為部長會議主席的斯大林同志是應該見他一面的,而斯大林同志之所以拒絕這次會面,就是因為美蘇當前的關系太過復雜,同時,斯大林同志不僅僅是部長會議主席,還是整個聯盟的領袖,從對等關系來考慮,他也有權力選擇不與美國的國務卿會面。

  因為斯大林同志不同意與馬歇爾見面,那么代表聯盟部長會議同馬歇爾進行會談的人,就換成了柯西金同志,而華西列夫斯基與他的會面,則是代表的聯盟軍方的立場。

  馬歇爾的前任就是詹姆斯·伯恩斯,后者以對聯盟立場強硬的聞名,在聯盟的核武器沒有試爆成功之前,此人在與莫洛托夫會談的時候,可沒少用核武器做威脅,而作為他的繼任者,馬歇爾的立場相對來說要溫和一些,至少他沒有那么的咄咄逼人。

  在此次訪問莫斯科期間,馬歇爾也多次重申,華盛頓在對聯盟的態度上沒有發生任何轉變,對美國來說,聯盟依舊是最重要的盟友,也是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華盛頓的所有外交選項中,與聯盟對抗,甚至是發生沖突和爆發戰爭,都不是既定選項。

  按照莫洛托夫同志的說法,至少從目前馬歇爾的表態上看,此人在對待聯盟的問題上,立場應該是較為溫和的,他可以看作是美國對蘇問題的“鴿派”人士。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