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地煞七十二變 > 第五章 游犬
    荒蕪村墟,肅肅冷雨。

    像死物的老人與像活物的神像,仍舊相對而立。

    含混念誦在雨中飄搖。

    即便進了巷子。

    李長安仍不由為其回首凝望,曾廣文以為他還心有芥蒂,半笑半勸。

    “老人家耳朵聽不清,腦殼也不好使咯,你也不要太在意。”

    道士哪兒有這么小肚雞腸,他擺手解釋:

    “人都是會老的。我只是好奇老人家唱的是什么東西。”

    “那是當地的一首山歌。”

    不需追問,曾廣文就自個兒滔滔不絕起來。

    “講的是災荒年間,一個英雄向名叫‘啖吔咦珂’的神靈尋求幫助,通通重重試煉,又放棄了榮華富貴,最后神靈被英雄的勇敢善良打動,降下神力拯救人民的故事。”

    李長安聽得耳熟。

    “阿支與山神?”

    “李副隊也聽過?”曾廣文剛露出詫異的神色,便意識這話容易讓人誤解,趕忙干巴巴補救了一句,“這東西很冷門。”

    但他的“媚眼”算是拋給了瞎子,李長安慣來不愛猜什么話外之音,又談何誤解呢?

    “來的路上聽王忠國講的。”他扯著嗓門喊了“馬春花”,仍舊沒有回應,“說起來故事里山神的血也能‘活死人肉白骨’,跟返魂砂差不多。”

    這句話本來只是隨口一說,但落入了曾廣文的耳朵好似就多了別的意味。

    他忽的放慢了腳步,嘴角擒起一絲微不可查的笑,那表情仿佛聽到酒桌上有人吹牛吹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

    “我聽上面說李副隊加入這次工作,是因為對民俗傳說很有興趣,在這一塊也很有研究?”

    李長安還能說什么呢?難道自爆資料都是有關部門瞎編的?自個兒就是個外行?

    只好硬著頭皮。

    “一知半解。”

    曾廣文腳步更慢了。

    “那你一定了解‘鬼’。”

    不僅了解,還親手宰了不少,道士謙虛謹慎。

    “哪方面?”

    “人鬼之別。”

    曾廣文摘下雨水打花的眼鏡,慢條斯理擦拭起來。

    聲音不疾不徐。

    “歷代關于鬼魂的故事數不勝數,但在不同的時代,故事中人與鬼的關系卻是不斷變化的。在秦漢時期的鬼故事里,除了祭祀、伸冤、尋仇,大部分時候人與鬼都是涇渭分明、互不干涉的。可到晚唐,多了個說法,說人與鬼本就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天下有一半的人其實是鬼,只不過鬼辨得出人,人辨不出鬼而已。”

    “而到了南宋,這種說法更進一步,當時志怪傳說中,鬼魂們干脆就離開了墳墓,走進了市井,偷竊、搶劫、詐騙、乞討、做工、當小商販,甚至當官吏,吃穿住行、娶妻生子,跟活人沒什么區別。”

    “這種變化原因很多,但都離不開一件事。”

    他豎起一根手指,神色讓李長安想起學生時代賣弄私貨的歷史老師。

    “即戰亂催生了大量的流民涌進城市,沒有戶籍,沒有生計,擾亂治安,可不就成了‘鬼’么?”

    道士莞爾:“鬼本來是人。”

    曾廣文又戴回眼鏡,笑容矜持。

    “傳說基于現實。”

    說完。

    他又蹲下身,在一片瓦礫里翻翻撿撿,掏出了一個物件,展示給李長安。

    陶質,比巴掌大一些,大約成扇形,一面模印著相當精細的獸面紋。

    李長安:“嚯,大戶人家。”

    這玩意兒是一枚瓦當,考慮到建筑年代以及精致程度,不是有錢人家用不起這東西。

    曾廣文把瓦當收起來,呵呵搖了搖頭。

    “這村子里每一家都有這東西。”

    “李副隊有沒有注意到,村子每一棟建筑都是用上好的青磚、條石、瓦片建成的,是每一棟!這可是將盡一百年前,帝都還有人坐泥巴房子了!”

    “若是蘇杭之類的富庶地方還能理解,但在涼山這塊如今還是貧困地區的山溝溝?”

    他的語氣有些激動。

    “光是把這些材料運進來,花費恐怕都不菲,更別說還有進山鑿出的那條路了。”

    道士攤手抬杠。

    “也許是就地取材了?”

    “那也少不了錢。有這錢,干嘛還在山里苦熬?!”

    他轉過身,目光炯炯看過來。

    “如果阿支的故事有一部分是真的,那么是什么讓一個山村迅速富庶,讓村民死守深山,又自相殘殺,最后風流云散?”

    “返魂砂?”

    “返魂砂只是神話故事。”

    曾廣文嗤笑反駁,然后神色愈加激動,甚至可以說亢奮。

    “但在很多神話故事里山神的精血是礦脈!”

    “我有一個大膽的推測,假如阿支的家族在這座山里發現了金礦,帶領村民進行開采,山村才能暴富,但為了守護金礦的秘密,村民才寧可靡費巨資呆在深山也不愿離開。之后,也許是開采技術落后,也許是礦脈本就很小,金礦枯竭,村民利益分配不均發生沖突,他們殺了阿支的家族,瓜分了財產,最后一哄而散,離開了深山。”

    這故事還有點兒意思,起伏跌宕得聽得道士津津有味兒。

    “所以說,活死人肉白骨的其實是黃金?”

    曾廣文推了 文推了推眼鏡,擺出一副斯文模樣。

    “這只是一種推測。”

    “不過……”

    前方巷子分出岔道,兩人也要分開搜尋。

    離開前,曾廣文拋下了一句。

    “錢,不就能讓人死去活來么?”

    …………

    錢能不能讓人死去活來暫且不說,但馬春花倒是先把眾人折騰了個活來死去。

    冒著大雨,在廢墟里跋涉。

    從早上找到中午,回祠堂一合計,誰也沒發現她的蹤跡,草草吃了點東西,眾人決定擴大范圍再仔細找一遍。

    只不過這一遍心境略有不同。

    前一遍是找活人,這一遍是找死人。

    ……

    李長安淌過一院子黃泥湯,拿一根長竹竿探進一口廢井里,伸到底攪動,沒夠到什么阻礙,井里也沒浮出什么尸體。

    松了口氣,又轉頭踩進了泥湯。

    其實,山村的房子用料講究,排水系統也做的不錯,每一條巷道的石板下都有暗渠,但奈何年久失修,多有堵塞,大雨一澆,理所當然溢出……積水?

    道士低頭瞧著腳下積水,又翻開石板看了看“洪流奔騰”的水渠,呆立片刻,忽的扔下竹竿,沖出村子,爬上村口的一棵大榕樹。

    舉目張望,地勢盡收眼底。

    村子地處群山懷抱中一處谷地,村子更是在其最低洼處。

    哪怕大雨朦朦,但仍可瞧見山間蓄積的泥水滾滾而下,漫過野地,最后灌入村巷,可是……積水呢?

    連天連月的大雨漫灌,可不是幾條水渠、幾口蓄水池就能解決的,照理說,村子早該淹沒成澤國,可是積水呢?

    除非。

    村子下面別有洞天。

    一條暗河?一個溶洞?亦或一條礦洞?

    道士精神振奮,雖然只是猜測,但比起瞎找,終歸有了個看似可行的方向。

    只不過,村子巷道曲折,建筑布局又密集復雜,一條一條地去翻石板找水渠未免麻煩。

    好在,他正巧有個便宜的法子。

    …………

    瀟水一行,李長安得了兩樣好處。

    其一,是俞真人編纂的符箓小冊,薄薄一本,不是百科全書似的集納,而是挑選出典型,進行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地精講,可說直指符箓本質。

    李長安每每翻閱,都覺受益匪淺,所以一直貼身收藏,沒有隨著其他行禮埋進泥石流。

    這冊子有一節專講如何利用術者自身的靈性制作符箓,用來講解的例子叫做“游犬符”,是嶺南一些三流術士出門時用來看守道場的符法。

    “游”是指游離在外,“犬”指的是尸狗魄,即將自己三魂七魄中主掌警惕的尸狗剝離出一部分,植入黃符,留于家中,如此,因與術者的魂魄冥冥相連,即便本人遠在千里之外,也能感知到家中狀況,簡而言之,就是“插眼”。

    沒有黃紙、毛筆、朱砂,李長安干脆因陋就簡,拿身上做筆記的本子,撕下一頁來,咬破手指以血繪符。

    這道符繪制不難,難的是如何巧妙割取尸狗靈性,再填充以神念與法力,而不是直接割裂魂魄本體,導致魂魄受損,甚至當場魂飛魄散。

    好在,老師講得精細,學生也學得小心,沒出意外,血符繪成。

    但問題又來了。

    “游犬符”只是一只眼睛,如何能讓它去找到目標呢?

    簡單。

    讓它活過來就行。

    這就不得不提李長安得到的第二個好處,一門新的地煞神通——“噴化”之術。

    道家變化之術通常有兩類,一是形變,即讓物體變形,二是神變,即讓死物變活。

    “噴化”就是后者,此術是渡一口靈氣賦予物體以靈性,在一定的時間內,讓死物變成活物。

    比如。

    李長安將紙符折成一條小魚,輕輕呵上一口氣,而后放入沒過腳裸的積水中。

    初初如一張紙片漂浮水上,隨著水流打旋。

    俄爾。

    忽的一顫,但見魚尾一震,便霎時活來,倏忽鉆入水波。

    一時穿梭草間,一時躍出水面,一時又嬉戲于李長安腳邊。

    道士哈哈一笑。

    法成矣!

    抬頭看老天沒有打雷的意思,在樹下找了塊高出積水的石頭,盤腿坐下。

    閉目靜氣。

    神思順著冥冥中感應相連。

    而后再“睜眼”。

    李長安就成了水流中一條小魚。

    隨波逐流,穿過草地與泥潭,進入村巷,投入黑暗狹窄的水溝。

    水溝曲折復雜。

    不知又鉆過多少縫隙,繞過了多少阻礙,而后隨著水流匯入一池“湖泊”。

    “湖泊”中藏著一股暗流,拉著小魚下潛,被“湖泊”底部一道缺口吞沒。

    缺口后又是一條隧道。

    沿著隧道,一路往下,往下,再往下。

    最后。

    豁然開朗!

    村外。

    老樹下。

    李長安睜開雙眼。

    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