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大唐閑人 >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大唐記聞
  現如今的大唐在當今圣上的統治之下,可謂是如日中天,不但國富民強,而且唐軍戰力驚人,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唐軍所到之處,堪稱是無往而不利。

  若是掀桌子起來鬧事的話,就現在大唐的環境,分分鐘就把他們給滅了,這樣非但不能起到任何好處,反倒極可能會導致整個佛門在大唐遭到更嚴厲的懲罰。

  而此次道門因為未曾參與找徐淼的麻煩,所以免去了一災,這兩年照常在發放度牒,而且隱隱間壓制了佛門。

  本來因為玄奘取經歸來,讓佛門揚眉吐氣,大大的光耀了一把,獲得了大量的信眾,可是卻因為佛門利用這個機會,向徐淼發難,把原本大好的機會給浪費了,原本處于劣勢的道門,趁此機會扳回了一局,這讓佛門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機和壓力。

  這還不算,此次他們佛門用近乎逼宮的方式,鼓動信眾向朝廷施壓,試圖將徐淼置于死地,也惹毛了徐淼。

  徐淼到了瓊崖之后,立即便叫停了幾座在瓊崖正在建造的寺院,找了一大堆理由,不許這些寺院繼續建造,并且將那些前去主事的僧眾直接就趕出了瓊崖,將其押送回了原來的寺院,還找借口抄沒了他們在瓊崖當地募集到的資金。

  倒是道門那邊,袁天罡親自代表道門去了瓊崖一趟,也不知道和徐淼怎么商量的,把原本佛門正在建造的寺院給接收了過去,成了道門的道產,改建成了道觀。

  這可把佛門的鼻子給氣歪了,原本道門在瓊崖那邊是沒有什么根基的,倒是佛門進駐瓊崖的時間比較早,已經打下了一些基礎,收獲了一批信眾,但是隨著徐淼去了瓊崖之后,拳打腳踢之下,便把他們之前的所有努力都給打散了。

  他們這才算是看透了徐淼的性子,這小子根本就不是一個會吃虧的主,誰惹毛了他,他都會事后瘋狂報復回來,讓惹到他的人付出百倍千倍的代價來償還他們的過失。

  于是佛門就更加難受了,這等于是從他們身上挖了一塊肉下來,生生送給了道門那邊。一正一反之下,他們佛門等于是白給道門做了一鍋飯。

  這一下佛門知道疼了,于是不少大德高僧紛紛前往朝中一些重臣家里叫苦,并且展開游說,試圖請這些重臣出面,幫他們向當今圣上求情,請當今圣上恢復給佛門發放度牒,并且放寬對佛門的約束。

  另外他們也找到了一些和徐淼交好的大佬家里,希望這些大佬們能幫他們給徐淼帶句話,和徐淼之間達成和解。

  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和徐淼交好的大佬,表面上對他們滿臉和氣,但是卻一句好話都不幫他們帶,還干脆禁止家中婦人們前往寺院上香,也斷掉了給寺院年年送的香油錢。

  但是這還不是對佛門最沉重的打擊,因為在徐淼被逼出長安,前往瓊崖的第二年春天,在當今太子李承乾的主持之下,長安城之中推出了一種極其新鮮的東西,李承乾將其稱之為《大唐記聞》。

  這份《大唐記聞》不同于之前就出現的邸報,邸報又被稱之為邸抄亦或是條報,據傳最早出現于漢朝,是各地藩鎮派駐在國都之中類似駐京辦事處的地方官方機構,被稱之為邸。

  而地方藩鎮或者官府派駐的人員負責將朝中出現的各種事情匯總起來,亦或是皇帝和地方藩鎮之間的溝通,都匯總起來,作為情報用快馬將其送往全國各地的藩鎮以及地方官府,供各地藩鎮以及地方官員及時獲取到朝中發生的事情以及一些政治風向。

  這是一種非官方的情報傳遞的方式,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了,但是在大唐立國之后,隨著李二登基,為了更好的統治全國,于是李二便下旨加強了驛道以及驛館、驛站的建設管理,讓朝野之間信息溝通更為便捷,爭取讓朝中的消息亦或是皇帝的意志更快的傳達到全國各地,邸報的傳遞就更為便利了。

  但是邸報這種東西,主要只是關注的朝中各種消息,并不涉及其他方面的事情,而且也僅限于地方藩鎮以及地方官署的官員能夠閱讀,閑雜人等是不可能拿到這種類似情報的邸報的。

  而李承乾在貞觀十六年春的時候,有他親自主持,推出了一份《大唐記聞》,說白了就是一份接近于后世報紙的東西。

  這份大唐記聞不同于那些由各地藩鎮派駐京師人員抄送的邸報那樣私密性,而是一種完全公開的東西,直接在大街上發售,只要有錢又識字,就能買一份回家慢慢品讀。

  而且其中刊發的內容,頭版基本上是刊登一些皇帝以及朝廷頒布的圣旨、政令之外,也刊登一些各部出臺的政令,并且由專人對這些圣旨、政令進行詳細的解讀,闡明這些圣旨政令的目的,讓更多人可以直觀的明白皇帝或者朝廷想要通過這些圣旨和政令達到什么目的。

  另外這份大唐記聞還會刊發一些大唐各地發生的重要大事,也就是新聞,把一些朝中收到的地方上的消息匯總起來,在這份大唐記聞上進行刊發。

  這么一來,原本閉塞的消息,便可以通過這份大唐記聞,讓很多人知道大唐各地都發生了什么事情,亦或是正在發生什么事情,涵蓋面非常寬,其中包括了軍事方面獲取的什么勝利,地方上發生的什么災荒等等。

  當然還有一個版面上,會刊發一些有關經濟方面的消息,比如什么地方獲得了大豐收,現在什么東西出現了滯銷,還有什么地方出現了新的特產等等,這是對經濟方面的鼓勵。

  后來有商賈敏銳的發現,若是能把他們經銷的商品,也刊發到這份大唐記聞上的話,那就會讓更多人知道他經營的這種商品,無疑會大大提高他這種商品的銷售量,并且大大提升他的商鋪的名氣。

  于是便開始有商賈跑去找門路托關系,想要在這份大唐記聞上刊登一些他們店鋪經營的商品的消息,這大概就成為了最早的報紙廣告。

  這份大唐記聞剛誕生的時候,是沒有多少人知道的,只是由李承乾出面,給朝臣們派發了一部分,另外給長安的皇親以及勛貴們派發了一些,影響力并不算大。

  而拿到這份大唐記聞的朝臣們,起初大致掃了一眼之后,認為這東西印刷質量實在是一般般,字體很小,看起來有些費力,有些地方印制的還有模糊或者墨團的情況,根本沒有現如今書鋪里出售的那些書精美。

  而且這就是用幾張看起來質地粗糙的紙張很隨意的印制出來的,不過最上面大唐記聞四個行書字體,卻讓人不敢無視,因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四個字乃是當今圣上御筆親題,可見太子分發的這份大唐記聞,是得到了當今圣上的支持,并且親筆為其書寫了題頭。

  所以有了當今身上親筆御書的這個題頭,拿到這份大唐記聞的人也不敢怠慢,紛紛謝過李承乾之后,拿回家仔細觀看。

  這一看之后,他們紛紛禁不住大呼妙哉,因為這份大唐記聞之中包含了很多內容,其中既有當下皇上和朝廷頒發的圣旨政令,也同時對這些圣旨政令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評論了這些圣旨政令的出發點和目的,讓人一看就一目了然,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心。

  另外這里面包含了很多全國各地發生的事情,在后世也稱之為新聞,這些事情是平時他們很難打聽到的,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他們關注點不同,獲取信息也不同,平時根本很難看到聽到這么多事情。

  但是看過了這份大唐記聞之后,一下子就讓他們看到了不少以前想知道都很難打聽到的消息。

  另外最后一個版面上,居然刊登了一些大唐各地的經濟方面的消息,讓有些有心人一看,就從中發現了一些商機。

  總而言之,這份大唐記聞,是他們平生第一次看到的如此綜合性信息的東西,這一看就喜歡上了這份大唐記聞。

  于是之后不用李承乾再給他們派發這份大唐記聞,不少朝臣便主動向李承乾打聽,什么時候再出下一版。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