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大明元輔 > 第104章 再別京師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萬歷六年,七月五日,高務實護送高拱棺槨回鄉埋葬。朱翊鈞力排眾議,親自護靈送出城外,倒是意外地得到了許多人的暗中稱贊——眾議不可,只是因為這不是祖制;暗中稱贊,則是為皇帝尊重顧命輔臣而感激。

  高拱的改革力度不小,其實是得罪了不少人的,但皇帝仍然堅持給予如此禮遇,自然會讓傾向改革一派的大臣感到安慰和振奮。

  當然,世事總有兩面,有人高興,就有人慍怒,但那已經不是高務實現在需要考慮的了。

  因為他已經辭去了觀政和假翰林院侍讀學士、假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等職。

  對于高務實的請辭,一開始朱翊鈞本來是不同意的,因為他現在還沒有親政,而根據穆宗隆慶帝的遺命,高務實應該陪讀到他親政為止。

  高拱雖然去世,但兩宮太后——尤其是李太后認為朱翊鈞仍然不足以親掌國政,所以她已經和陳太后聯名下達了懿旨,郭樸升任中極殿大學士接任首輔,繼續以顧命身份輔政。

  但本就權如內相的高務實,通過這幾年的“繼續奮斗”,對“天家三人組”的影響力早已更上一層樓。他聲情并茂的在兩宮和皇帝面前表演了一番,說高拱現在沒有其他子侄輩的親人在京,自己身為高拱從子(侄兒),護送他的靈柩回鄉既是親情所感,也是孝道要求。

  同時,因為自己此前曾表示三伯致仕之前不會參加貢舉,所以取得生員身份之后就沒有再考試。而如今已經過去七年,三伯也已離世,自己也該好好準備一下,去參加考試了。只要自己考中,不是一樣能回來繼續為皇上效力么?

  這番表示,既合情,也合理,兩宮商議之后認為值得考慮。朱翊鈞無法,只好又單獨召見高務實,兩個人在乾清宮西暖閣密議了許久,也不知道究竟說了什么,反正朱翊鈞最終是同意了高務實的請辭。

  離開京師之前,高務實又去前張大學士府、現如今的郭大學士府拜會了老師郭樸。

  補充說明一下,這所房子很有意思,一開始皇帝查封之后準備送給高拱,高拱沒要,于是又想送給郭樸,但郭樸也不肯收。皇帝只好保留了“產權”,特許郭樸居住——理由是郭樸在京沒有房子,老住在高務實的見心齋別院既容易遭到言官非議,而且距離也遠,對于一個上了年紀的顧命輔臣而言,實在不怎么方便。

  郭樸是個比高拱還窮的官,高家好歹還是官宦世家,而他出身貧寒,又是個連投獻都不肯接受的那種官,自然發不了財。他當了一輩子的官,全靠學生們的那點冰敬、炭敬才攢了幾個小錢,在家鄉買了兩百多畝地,算是當做養老之用——他起復之前當到閣老都在租房,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他當初在內閣只和高拱合得來,秉性相投唄。

  所以郭樸現在也一樣買不起京師的房子,見皇帝都這么說了,他也就答應了下來。如今這個郭大學士府里的東西,可能只有門口的牌匾算是他的,連府里的下人,都是朱翊鈞自掏腰包出內帑讓御用監幫忙雇的人。

  高務實來和郭樸商議,主要是兩個方面的事。其中一個方面當然是朝政,別看高務實今年也才十六歲,但郭樸作為他的恩師,哪里會不知道高務實這個前觀政的影響力?他這個妖孽學生早幾年就被人私底下叫做“小閣老”啦!

  朝政方面,他們師生二人商議出來的主要原則有兩個,一是繼續推進高拱未盡的改革事業,二是時刻注意有沒有人趁著高拱去世搞事情。

  高務實還尤其關照郭樸,請他千萬要和內廷的黃孟宇、陳矩二人保持聯系,并告訴他聯系方式,至于司禮監掌印陳洪,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但也不要隨意敵對。郭樸知道他在內廷布置尤多,便一一答應了下來。

  除了朝政,便是高務實的私事了。私事最要緊的,按理說當然是高拱的葬禮,但其實這個最好辦——禮儀規格是固定了的,其他只要花錢就行,而高務實嘛……實在是不缺錢。

  所以真正要緊的其實是高務實接下來的考試。

  萬歷六年是沒有高務實需要參加的考試的,本來他只是個生員,按例是要參加河南學政每年舉行的道試,但因為穆宗遺命,他要陪皇帝讀書,因此這個例行考試被兩宮下懿旨給破例免掉了。

  所以他首先要面對的考試其實是明年——也就是萬里七年的河南鄉試。只有先考過了河南鄉試,取得舉人身份,才能參加萬歷八年的會試。

  其實對于考試本身,高務實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他雖然在旁人眼里經常“旁騖”,但其實生意上的那些事情他只是掌個總,自己很少插手具體事務,而掌總……無非給個戰略規劃罷了。那些個“規劃”大半是他多年前就寫好了的,只是由于有些事情具體操辦的時候情況與規劃中多少會有些出入,他才需要拿出來稍加修改,然后便交待下去讓人去辦。

  總之那都耽誤不了太多的事。

  而他平時讀書,還是很用功的。不僅用功,他還有尋常學子根本不可能企及的優勢——他是翰林官啊!雖然是個掛名的,但是翰林院里面的官員,名義上可都是他的同僚!

  更別提他還有一大堆進士出身的師兄,跟這兩類人隨便交流交流,也能學到很多讀書和考試的經驗的!

  當然,考試這種事嘛,能力是一方面,信心是一方面,運氣也是一方面。

  不過高務實可以把“運氣”這種成分的占比盡可能的降低,尤其是在鄉試階段。因為他可以查到河南提督學政的各種資料,包括他喜歡什么風格的文章這種。

  雖然明朝科舉考試寫文章,總體來說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吹”。但吹也是有各種不同的風格的:有的人喜歡吹得大氣,有的人喜歡吹得秀氣,有的人喜歡吹得霸氣,有的人喜歡吹得神氣……大部分的秀才們哪里知道本省的大宗師喜歡看哪種“吹”?

  但是高務實就可以知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