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大明元輔 > 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
  縣尊老爺看得眼前一亮,左右看了一眼,絕大多數考生還拿著題目在苦苦思索,有些考生一臉茫然,有些考生滿臉惆悵,難得有兩個考生一邊面帶思索一邊研墨的。

  縣尊老爺搖了搖頭,失去了巡場的興致,又把目光轉回高務實的草稿上,看他已經寫完的第二、第三段:

  “夫生知不數覯,而或由于學,或由于困,要皆能知此達道也。故其知之也,從乎同。

  且入道莫先于致知,聰明神智之用,雖曰天授,豈非人事哉?惟得天獨厚者,思無不通,而盡人以合天,則必有所牖之以求通,且牖之而猶未遽通焉。要其實則識有先后,量無盈欠也。”

  縣尊老爺覽文欣喜,一時忘了身在考場,站在高務實身后一動不動,只等他的下文。

  此時高務實揮毫不斷,又寫下一段:

  “天下之達道,不有賴于知之者哉?雖然,知之正非一致矣。”

  縣尊老爺把這三段連起來一想,心中暗暗點頭,捻須微笑:此子已知吾用意也,誠然可造之材,如此觀之,高氏之興盛,非止于中玄公矣。

  此時高務實便以寫到起二比,也就是提比。比者就是對,起、中、后、束兩比內,凡句之長短,字之繁簡,與夫聲調緩急之間,皆須相對成文,是為八股之正格。

  這里就不光是考校考生的思維能力、講理水平,還特別考校文字功底。按照縣尊老爺的想法,高務實這一處若是仍然寫得好,后面的文章即便不看也沒關系——此文必取也。

  高務實在此時也稍微提筆思索了一下,顯然是在字斟句酌,但也沒多久,他便再次動筆,寫下兩段話來:

  賦予毗乎陰陽,維皇似有以囿之,故率性不皆上哲,而窮稽考以資研索,實隱導以循逮漸達之程。

  氣稟分乎清濁,造物若有以歧之,故負質匪盡昭融,而祛暗昧以迪光明,幾難泯夫造詣相懸之跡。

  若非在心中連連提醒自己正在監考,縣尊老爺只差撫掌大贊起來,他長長出了口氣,施施然走回高臺,口中還在喃喃念叨著這兩段,仿佛吃了一頓山珍海味,還要仔細品嚼一番。

  到了高臺坐下,望向高務實的目光都變了,就如同好財貨者看見珠玉、好饕餮者嗅聞佳肴一般。

  “吾二十三歲舉茂才,年近半百方中進士,原以為只是氣運不佳。今日觀高侍讀雄文,方知生而知之者雖已上也,然則生而知之,卻不虛妄浮夸,繼之以學,繼之以思,潛心向文,方成大器。”

  縣尊再看高務實時,見他面色如常,揮毫如舊,嘴角甚至還有一抹若有若無的笑容,不禁心中再次叫好。

  ……

  高務實寫完草稿,仔細檢查了一遍,又改了幾個字,再審讀兩次,這才工工整整地謄真——就是寫考卷。

  即便如此,他交卷之時,也才巳時一刻,放在后世就是上午九點半左右,其速度之快,簡直讓其余考生瞠目結舌——他們之中最是讀書刻苦者,此時也才不過從自己擬定的幾個破題中選出一個自認為最好的寫在草稿紙上,正文那根本還沒寫一句話。更別說那些水平一般的,迄今還在糾結怎么破題。

  縣試的試卷用過彌封,卷面寫姓名的地方貼以浮簽,交卷時要揭去,由考生自己攜帶回去,以防閱卷者徇情舞弊。

  不過,縣試不同于掄才大典,交卷的頭幾名,知縣一般會當時直接閱卷,并且隨看隨評。若文章中意,特別是對于年幼且文章上佳的考生,他可能會叫過去問幾句,然后出個對子來叫考生對。若文章上佳,對子也對得好,縣令經常會當場取中。

  高務實的卷子交上去,縣尊看得連連點頭,甚至搖頭晃腦,口中跟著默念——前文說過,古人讀書喜歡念出聲來,這位縣尊老爺看來也是如此。

  當然,因為其他考生尚在考試,縣尊不可能大聲讀出來,但看他的模樣,想必是極其喜愛高務實此文的了。

  果然,他讀了一遍之后,一邊吩咐胥吏招呼高務實上前,一邊直接提筆作評。

  待高務實上前之后,縣尊老爺剛好寫完評語,抬頭笑了笑,把卷子遞給高務實,道:“公子雄文,本縣已經拜讀,妄置微評,不敢自珍,請公子一觀。”

  高務實接過考卷一看,只見上頭縣尊的評語是:思緒如峰回徑曲,解理如水凈沙明,怡然煥然,與道大適,誠稱上品。

  高務實忙微微躬身,道:“縣尊過譽了,小子豈敢當得。”

  縣尊見他謙遜,毫無少年得志者的輕佻,更是高興,春風滿面地道:“當得,當得,此文若還當不得這一評,今春河南無人可當矣。”

  喲,您老倒比我還自信。

  高務實再次謙辭謝過,縣尊這才捻須道:“按說高公子有此雄文,漫說縣試,府試道試也是小菜一碟,廩膳功名,唾手可得……不過,規矩總是規矩,本縣還得考你個對子。”

  高務實不悲不喜,微笑著點點頭,伸手虛引,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道:“請上句。”

  一般來說,這種時候出對子并不會出太復雜的對,不過縣尊老爺見獵心喜,看了好文章,一時心中癢癢,竟然站起來登高望遠,仔細想了想,才道:“請聽好:百里平川,鋪青氈萬頃,可收春時香麥,夏后黃粱,秋中玉黍,兩季莊稼醅新酒。”

  嗯,這對子的上句倒是符合新鄭的情形。

  不過說實話,八股文都能寫的人,對對子實在沒有太大難度。高務實稍稍思索,便開口道:“千年古城,繞碧水雙洎,好賞渚里蘆花,堤上綠柳,橋畔芙蓉,幾重風景入舊謠。”

  縣尊聽了,哈哈一笑,道:“好對,新鄭乃軒轅舊地,自然是千年古城,雙洎河左右分叉,環抱新鄭縣城而過,這個繞字用得貼切!”

  然后他便笑瞇瞇地坐回高臺大座,掃視了身邊的幾名胥吏一眼,大手一揮:“爾等且將方才一對記錄在案,并記:儒童高務實此卷……取中。”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