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大明元輔 > 第053章 善后安排(上)
  高務實對于在后世都算鼎鼎大名的白蓮教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最早是前世看小說的時候老看見明朝有白蓮教作亂,后來發現不僅明朝,哪怕到了滿清,白蓮教也很是刷了幾波存在感,高務實頗為詫異一個白蓮教居然幾百年孜孜不倦地進行著造反大業,這才對這個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教派有了些關注,于是在某個休息日下午花了點時間查了下白蓮教的史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白蓮教最早之源頭,竟然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其創始人為吳郡沙門茅子元。到了元代,白蓮教得到了更進一步之發展,號稱“千枝萬葉遍乾坤”,而明代的白蓮教自然是元代白蓮教的繼承與發展。

  雖然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從明朝建立伊始,白蓮教便遭到了查禁,但卻屢禁不止,其勢力以燎原之勢發展著,范圍幾乎遍及全國,在河北、山西、山東、陜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浙江、福建等地均有活動。當然,這些白蓮教徒所尊奉的首領,未必都是同一人,也就是說他們之間也有流派之分。

  曹淦所提到的漠北白蓮教,按照高務實的了解和分析,應該主要是從山西等靠近漠北的省份流入。如正德年間的山西崞縣人李福達,參與了王良、李鉞的謀反活動,事發后被戍邊,而此前其祖父亦“以幻術從劉千斤、石和尚作亂于成化間”,可見這白蓮教還流行子承父業。

  由于其靠近邊關,為了加強和擴大與朝廷抗衡的力量,這些人就利用退走漠北的蒙古勢力來同官軍作戰。嘉靖二十四年,山西應州人羅廷璽等以白蓮教惑眾,“因策劃約奉小王子入塞,藉其兵攻雁門,取平陽,立充灼為主,事定計殺小王子。”嘉靖三十年,白蓮教首肖芹、呂明鎮與同黨多人,引導蒙古軍隊犯邊。嘉靖三十六年,北直隸蔚州白蓮教首閻浩等出入漠北,向蒙古人泄露邊情。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人引寇入關禍害漢人同胞,罪同漢奸,按理個個該殺。

  但高務實不是一個年輕的憤青,他是一個從過政的老憤青。

  年輕憤青的特點是:只要你做過漢奸的勾當,你就罪該萬死,并且要立即執行,其余什么的提也休提,逮著機會就是殺殺殺,殺干凈一了百了,免得小爺我看著心煩。

  而老憤青的態度則有所不同:哪怕你做過漢奸,甚至現在還在繼續兢兢業業的在做漢奸,但只要你還有利用價值,我就敢將計就計,先讓你們再茍活幾日,等我把你們的價值榨干之后再殺不遲。

  這群白蓮教徒為了造反,甘于充當漢奸,按理全都該死,但高務實就會先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譬如利用他們加快蒙古漢化,以達到自己將來用經濟和政治手段逐漸控制蒙古的大計,為了這個“遠大理想”,高務實樂意讓他們多活一段時間。

  由于大明在對漠北蒙古勢力經常的入境騷擾劫掠進行打擊的同時,亦采取像準許“通貢”和開放“馬市”等一些羈縻之策。而這些措施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蒙古人岌岌可危的經濟,但同時也使蒙、漢兩地間的人口的流動趨于頻繁與擴大。

  在這樣的人口流動中,一方面是一些蒙古人隨著朝貢團隊進入大明邊境而滯留于內地,譬如正統初年,就有萬余人定居于京城;另一方面也伴隨著大批的漢人北往。這其中除了部分是被蒙古軍隊所劫掠的邊民之外,其余則是所謂的“叛逃”者。這些“叛逃”者,其實絕大部分都是處于邊地的白蓮教徒。這些白蓮教徒大多來自山西,他們為了躲避朝廷的鎮壓和追捕,從內地逃往漠北邊境,史書上說“其間白蓮教可一萬人。”

  這些逃往漠北的白蓮教徒,出沒于中原和漠北邊境地區,盡管其有時引領蒙古軍隊的進犯和搶掠,同時也有將中原的情況泄露于外,實際上充當了漢奸的舉動,但反過來看,卻也在無形中起到了促進蒙古漢化的作用。

  譬如以丘富、趙全等為首的“中國叛人”,為躲避大明的剿殺而北逃,他們帶著中原之地之先進的生產技術,在當地開墾土地,建造房屋,傳授制造手藝,在荒涼的草地上筑城定居并進行農業生產,使昔日“水草甘美”之游牧勝地,變成了宮城林立、良田千頃的塞外“板升”,蒙古人因此從落后的游牧經濟向先進的農業經濟過渡和轉移。

  咋一看,蒙古人因此實力更強了,似乎更難對付。然而高務實卻知道,定居下來的蒙古人可遠沒有游牧萬里的蒙古人可怕。當蒙古人定居下來,再想與漢人交手,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你打不過就萬里轉移,追剿起來那多麻煩?而且大明的火器尤其是火炮,面對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蒙古人幾乎沒有發揮的余地,可一旦蒙古人建城而居,大量財貨都在城里,輕易舍不得放棄的話,那么大明的重火器就能拿來攻城,如此這般,效用就明顯了。

  高務實覺得,如果經過自己魔改之后的大明,連定居下來的蒙古都搞不定,那這個救明計劃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因此他很是細致的問了一下板升城的情況,曹淦知道大明朝廷對這些白蓮教叛逆一貫很是重視,只當高務實也是如此,便將自己所知原原本本告知高務實,著實讓高務實對白蓮教在蒙古的發展多了不少了解。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高務實這個習慣于搞長遠規劃的倒還好,曹淦卻有些沉不住氣了,說道:“少爺,小的既然已經投靠在少爺門下,有一樁事還需少爺盡早定奪。”

  “何事?”

  曹淦道:“百里峽將來是繼續保持現有的局面,還是少爺另有安排?”

  “暫且保持現有局面,你不要擔心我會讓你們收手,我可以和你稍稍透露一點上頭的情況。”高務實伸出食指沖著房頂指了指,道:“對于跟蒙古進行貿易這檔子事,朝廷里頭不是沒有分歧,但……頗有些閣老重臣認為只有與蒙古多做買賣,蒙古人的生計才會好轉,他們生計好轉了,才不會一門心思跑到漢地搶掠。當然,這里的前提是咱們自己也要振刷一番,倘若毫無戰力,蒙古人發現搶劫比做生意劃算,那還是會來的。只有當他們覺得打仗搶劫是虧本買賣,而老老實實做生意卻頗有收益,他們才肯乖乖的呆在漠北,不敢生南下牧馬之念。”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