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 第0807章 六十藩合戰,流血的東瀛
  錢大人,如今幕府局勢危機..」

  幕府之內被推選出來的議員代表們正在向錢謙益祈求幫助。

  德川家康平定東瀛后,幕府共有二百七十六藩,這二百七十六藩在三代德川家將軍的制衡打壓下,一些還保持著強勢,但一些已經被削弱的很慘。

  這就是為何二百七十六藩會分出三百二十縣,甚至縣的大小差距都非常離譜的原因。

  二百七十六藩里,有諸多強藩,這些強藩自身強勢,周圍也有分出去的分家和其他弱藩支持。

  他們以各自的地域聯合起來,形成了各地諸藩,這些被他們推舉出來的藩主都無疑有著在當地最強的力量,最多的十地,最多的百姓和士兵,以及最高的石數。

  如今,這些被推舉出來的代表,共計有四十三位,他們是幕府時期最強大的大名,不是外樣強藩,就是譜代親藩一個個都在十萬石以上,遠超其他大名。

  實際上,整個東瀛像這樣的強藩,外樣、親藩、譜代加起來有五十九位。

  之所以這里只出現了四+三位,就是因為其他十六位選擇了暴亂,那十六位已經聯合起來決定將東瀛的現狀毀掉來恢復之前的江戶模樣。

  也正是因為有十六家強藩聯合,才會在東瀛各地掀起波及所有人的暴亂來。

  而如今,那十六家強藩正躊躇滿志的向京都進攻,想要奪回天皇的御所和奉迎退位的后尾水天皇。

  看著這些議員們焦急的模樣,錢謙益顯得很淡定:「諸位,根據我們談定的協議。東瀛交給諸位來治理,雖然廢藩置縣,但各位依舊是有著實權的國族,有著各自的領地,子民,軍隊,稅收也都由各位支配。」

  而我大明惟一的要求就是維持東瀛的秩序穩定,幕府只是一個空殼,這一點諸位應當很清楚。

  如果不是諸位填充進幕府,幕府到現在都維持不了運轉。」

  如今東瀛出現了混亂諸位應當快速解決,而不是來找我。如果真要到了讓我大明來收拾殘局的時刻,那么諸位如今的地位和所享有的一切豈不是太廉價了嗎?」

  議員們神情有些不好看但他們也清楚錢謙益說的是正確的,如果他們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那么大明完全可以考慮換一批人,甚至親自來治理東瀛。

  之前的協議,也是因為大明沒有打算徹底摧毀整個東瀛的秩序,也不想派遣那么多大軍勞師遠征,但不代表大明沒有這個能力。

  見此情景,水戶藩藩主開口了:「錢大人,我們身為國族,身為幕府的議員,會展現出自己的價值。

  「但是,我們希望能得到上國的一些幫助。對此,我們愿意組建軍隊,交由上國指揮來與那些叛亂者作戰。

  水戶藩藩主的話,代表著不少人的意見。

  水戶藩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外樣強藩或者譜代,而是親藩,還是親藩中的御三家,水戶德川家可是有繼承將軍位置的資格的。

  這樣一位坐擁三十五萬石的御三家藩主開口,顯然是之前內部協商過的。

  而錢謙益的態度也很明顯了,要么各藩自行解決如今東瀛的亂局,要么放棄現有權利讓大明來重新清掃一遍。

  但這之間沒有可以協商的余地嗎?

  有!

  那就是各藩組織軍隊,交由大明指揮,這支軍隊最后肯定是回不到各藩手里了,但這支軍隊也落不到慕府手里,而是由大明進行操控。

  交出一部分軍隊,來換取自身的地位權勢乃至更多的東西,這無疑是很合算的,尤其是當諸藩并沒有太多選擇的權利時。

  錢謙益看向其他議員「諸位,也是這個想法嗎?

  這些議員沉默片刻,點了點頭

  。

  薩摩藩的藩主問道:「錢大人,我們可以把軍隊交給上國,讓上國來帶領我們擊敗那些叛亂者,但之后呢?那些叛亂者會受到什么處罰?

  錢謙益毫不猶豫的回答「他們會全家處死,他們的領地也會被收歸幕府,至于后續怎么處理,大明不感興趣。

  議員們點了點頭,這話的意思就是說那些領地和財富可以讓他們來自行分配了。

  錢謙益喝了口茶,又拋出了一個誘餌:「除此之外呢老夫對慕府現有的格局也有一些構想,例如現在的議會,二百七十六位議員一起開會有些太多了,不如分一分。」

  「分為議會和幕府內會議會由二百七十六位議員一起討論東瀛大事,而幕府內會有權對這些事情同意和否定,內會也有權決定慕府的一切事務。

  「這個內會,暫定名額四十五個,如何?

  此話一出,這些議員們眼睛亮了。

  幕府內會,凌駕在議會之上的存在,有權決定幕府一切事務,還能對議會的決策進行同意和否定,這才是真正的東瀛決策層。

  四十五個位置,顯然在場的四十三位藩主都有一個位置,至于另外兩個,大明肯定要占有一個作為監察,而另一個應當是給皇室的虛名。

  但真正有權利的,不還是他們四十三個人嗎?

  畢竟大明的官員對這些并不在乎。

  趙玉琪默默聽著這些利益交換,他對這些也不在乎,他只知道,他又要打仗了。

  很快,幕府正式發出公告,以御三家為代表,諸多親藩、譜代、外樣大名聯合發出公告,表示那十六強藩及其附屬者乃是極其險惡的野心家和陰謀家,他們陰謀作亂要讓東瀛大亂,要破壞幕府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他們會征討這些野心家,恢復東瀛的秩序。

  隨后以四十三強藩為代表的諸藩開始組建聯軍,而作為聯軍主帥的,自然是大明四鎮總統官并東瀛處置使趙玉琪大將軍。

  各藩聯軍會以最快的速度向京都集結,目的就是在京都和那十六家叛軍決戰,決定東瀛的未來歸屬。

  而這么多強藩爆發出來的力量,也讓諸國感覺到了震驚。

  先是那些弱藩將自家兵力匯聚到本地強藩的軍隊中,隨后強藩的主將統帥著這些軍隊向京都前進。

  不用幕府出一分錢,也不需要幕府提供軍械和糧食,各家強藩就把一切都供應妥當了。

  竹槍、雍刀、弓箭、鐵炮、大筒以及大量的具足和胸丸供應給軍隊,各家的精銳武士和家族嫡系也都準備妥當隨軍出征。

  四十三支洪流開始向京都開進,其中軍力少的三五千人,軍力多的上萬人乃至更多,四十三家強藩并諸多弱藩最后匯集的聯軍數量高達驚人的三十萬之多,其中一半都屬于各家的精銳。

  而那十六家叛亂者實力也不弱,他們不像那四十三家強藩一樣還有著余地,十六家叛亂者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因此他們匯聚起了自身全部的力量,招募了大量的浪人武士和忠誠于慕府天皇的低級貴族大量的錢財散下去,最后竟也有了二十萬以上的兵力。

  在東瀛這個狹窄的關西之地,竟然匯聚了超過五十萬的兵力,這個規模讓趙玉琪和錢謙益都感覺到驚詫想想當初慕府的常備兵力也不過十二萬,其他親藩譜代湊了六萬這才湊了十八萬大軍與大明作戰。

  而如今,十六家叛亂者聯合起來能湊出超過二十萬的大軍,另外四十三家也湊出了三十萬以上的規模來,這還不是四十三家全部的力量。

  這豈不是說東瀛如果能聯合起來,能湊出百萬大軍?!

  如果真是百萬大軍,哪怕其中一半都是臨時招募的農兵,那趙玉琪當初的四萬大軍也會被這人山人

  海給徹底淹沒。

  但可惜,幕府是幕府,各藩是各藩,他們根本不可能聯合起來,雙方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而各家也都有著各家的心思。

  如果不是現在這十六藩叛亂而且弄得整個東瀛動蕩不安,加上大明給出了利益交換,這四十三家強藩也不可能聯合在一起還給湊出三十萬以上的軍隊來。

  這場戰爭可以說是十七世紀以來在東方爆發的最大規模戰爭,因為東瀛如今開海貿易,各國的商人把這個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朝鮮、大明、南洋諸國東南亞諸國,還有西洋的尼德蘭人,西班牙人,弗朗機人等都對這一場大戰表示了關注其中西洋諸國的商人甚至跑到了幕府聯軍之中親自參與這場浩大的戰事。

  此戰也被好事者成為百藩之戰。

  因為幕府聯軍方面出現的藩旗高達兩百多面,而十六強藩這里也有數十面藩旗,其中最顯眼的無疑就是幕府的四+三面強藩藩旗和幕府本身的三葉葵藩旗以及十六藩的大藩旗。

  因此,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六十藩合戰。

  經過長達月余的進軍和后勤準備,幕府聯軍終于成功在京都城外會師,而此時的十六藩也已經攻下京都城,但后尾水天皇在兩營大明將士的保護下早就跑了,連帶皇室的成員,京都城內的奉行、士族富人一塊跟著跑路了。

  如今后尾水天皇正在大阪,隨時可以坐船出海跑路而大阪有著四營大明新軍,加上大阪和京都兩城的慕府軍士守護,十六強藩一時半會兒不好攻克,于是選擇備戰和幕府聯軍決戰來決定東瀛的未來。

  京都城外,營帳漫山遍野,各藩的藩旗迎風招展,放眼望去宛如旌旗之林,而在中軍大營中,四十三強藩的藩旗圍繞著大明的日月旗和慕府的三葉葵旗。

  大帳之中,四十三藩的藩主親自到場,各個披掛大鎧帶著兜罄,與趙玉琪討論著如何剿滅那十六家叛亂者。

  「這一戰,我們要一戰擊敗叛軍,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徹底奠定勝勢,諸位也才能穩定自己的位置。」趙玉琪說道四十三藩的藩主點點頭他們很清楚,這一戰他們就是要表現出自己的強勢來,也必須順利的擊敗叛軍,不能顯露頹勢,唯有如此才能證明幕府聯軍的正義,也才能在之后奠定他們大國族的地位和幕府內會的權勢。

  雙方依照傳統互相交換戰書規定會戰的時間和地點,同時各自又在暗中準備著,顯然誰也沒真的打算遵照傳統。

  大戰爆發了,幕府聯軍是三線攻擊,自上野、奈良、大阪三個方向對京都發起攻擊而十六強藩的軍隊也是三線迎擊幕府聯軍,雙方加起來五+萬大軍互相廝殺拼命。

  穿著具足舉著竹槍的足輕們嘶喊著沖撞在一起,十六強藩組織的浪人武士們想從兩側突襲但遇到了同樣選擇突襲的慕府軍武士,繼而這些武士在京都和大阪之間爆發了混戰。

  鐵炮聲噼里啪啦成片的響起,大筒也架在山丘上對著下方的混戰發射著炮彈將不知道是敵人還是自己人給送上天相對于十六強藩,幕府聯軍得到了大明的火炮支持,從戰船上卸下來的超過兩百門的重炮被幕府聯軍安置妥當展開轟擊,整個關西都被戰火所籠罩,混亂的戰局下,人命比草芥來的還輕賤。

  趙玉琪指揮著慕府聯軍不斷發起攻勢,三十萬大軍本來就是兩百多家藩代組織起來的,指揮本就有困難,軍令想要明確無誤的貫徹下去對那些平均胎教建業的足輕和低級武士來說更是無比困難的事情,四十三藩的藩主對此也很無奈,即便是他們自己都無法很好的指揮各家聯軍,趙玉琪只能是把命令下達給四十三藩的藩主,然后四十三藩的藩主轉遞給自家聯軍中的藩。

  「如此倉促組織起來的大軍,政令不一,軍紀不嚴,只能憑借人命和叛軍去填了。趙

  玉琪說道。

  錢謙益點了點頭:「這不怪趙將軍,這樣的聯軍尚未經過訓練,也沒有組織的概念指揮他們,難為趙將軍了。如今我軍占據優勢,趙將軍保持現狀維持攻勢,叛軍必然失敗。

  趙玉琪搖了搖頭,他知道錢謙益的意思。

  江戶時代,東瀛有多少武士呢?

  超過四十萬!

  這些武士有的有主家,有的是主家被滅的流浪武士。

  而江戶時代武家人口又有多少?

  超過兩百萬!

  這些人,如果不加以消耗,東瀛怎么可能維持虛弱的穩定?

  這場大戰,注定會有無數人死掉。

  在東方諸國和西洋商人的關注下,這場六十藩合戰持續了超過二十日,其中爆發的幾百人上千人的小規模戰斗超過了八十起,幾乎每天各個地方都在爆發小規模的交戰。

  而大規模數萬人,乃至+萬人規模的大戰,也爆發了五場,雙方在京都城下打的血流成河,尸體不計其數,整個京都城外的地形都因為雙方大規模的交戰和炮擊發生了變化。

  終于,雙方再也無法接受這樣持續不斷的流血,選擇-戰定勝負。

  十六強藩為首的叛軍匯聚了十萬大軍,這是他們如今手上全部可以動用的力量,這十萬大軍被他們分成兩部分.部分正面與幕府聯軍作戰,另一部分則是去偷襲慕府的中軍大營。

  大戰爆發,叛軍在正面匯聚超過八萬的精銳與慕府軍+萬人展開最后的決戰,在雙方的嘶吼和怒罵中,在隆隆的炮聲呼嘯中,但成片的鐵炮產射中,硝煙彌漫戰場,血肉橫飛,血腥味與多日苦戰的壓抑讓雙方都完全忘記了一切只顧著互相廝殺不顧生死而叛軍匯聚的兩萬精兵則是被幕府軍的另一股兵力所攔截在了中軍大營外。

  大將軍!叛軍的精銳正在猛攻我們中軍大營,水戶家詢問是否撤離?

  趙玉琪搖了搖頭,神情平靜「他們的精銳能有多少人?我們在中軍大營的人手足以攔截住他們。」

  如今現在撤離,那么全線戰事都會受到波及,到時候就是全面的潰敗。

  「讓水戶家死守大營,我們馬上就要勝利了。」

  「大將很快又有人來報:軍!尾張家來報,叛軍的主力死戰不退,如今聯軍已經有些抵擋不住了。

  趙玉琪微微皺眉,十二萬聯軍打不過八萬,不過對面叛軍知道失敗是必死無疑,哀兵加成之下有這樣的戰果也不意外。

  不假思索,趙玉琪說道「讓尾張家堅持下去,告訴他們,叛軍手頭已經沒有任何兵力了,這一戰我們馬上就贏了。

  果不其然,正面戰場上幕府聯軍和叛軍苦苦廝殺之余忽然歡呼聲在叛軍身后響起一面面熟悉的慕府聯軍旗幟出現。

  叛軍懵了,幕府的聯軍怎么從京都城里殺出來了?!

  京都被攻克了!叛軍失敗了!

  沖啊!」

  聯軍足輕和武士們歡呼著,一個個感覺自己又充滿了力量,而一直憋著一口氣拼命搏殺的叛軍士卒此刻卻宛如天崩一般,前后夾擊讓他們明白自己徹底失敗了,胸口那口氣散了,自然也就戰意全無。

  歡呼聲和喊殺聲在戰場上不斷響起,繼而就是叛軍全面的潰敗和四散奔逃!

  經過近三十日的苦戰,幕府聯軍最終徹底戰勝了十六藩叛軍,那十六強藩連帶附屬的藩代被全家斬首,領士財產由幕府接收,自此東瀛境內再次恢復了穩定和秩序。

  而這一戰,幕府聯軍和+六家叛軍加起來死傷超過三+萬之多,整個京都周圍都被戰火所摧毀。

  東瀛在不斷的流血。

  看《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最

  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WAP..COM-到進行查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