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 第0021章 殿試
  太和殿

  這里便是殿試的地方。

  按照道理來說,皇帝是不會出現的。

  基本上給你下一個考題。

  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8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1”、“×”五種記號,得“○”最多者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選○最多的十本進呈皇帝。

  幾名考官,也是正危襟坐。

  神情肅穆!

  張好古是第一個走了進來的,畢竟是會元公。

  見了眾多考官,張好古行了一禮:“學生張好古,見過幾位大人!”

  幾個考官點了點頭,就算是承了他的禮。

  有人看著張好古并不爽,如今在東林黨人看來張好古已然跟魏忠賢是一黨,也有人看著微微點頭,這是閹黨,又或者想要巴結魏公公的預備役閹黨。

  其中一個是張瑞圖,朝堂之上東林黨還是占據著優勢的,但是,朱由校擺明了是要倚重魏忠賢,的閹黨已經開始崛起。

  雙方矛盾很大。

  已經有不少人把張好古給打成了閹黨了。

  邊上有個太監朗聲道:“貢生張好古,賜甲排一號坐。”

  八個考官有兩個人的地位比較高,一個是禮部侍郎,一個是翰林學士。

  這個翰林學士就是老熟人張瑞圖,這禮部侍郎品級高,翰林院固然是清貴,不過學士也不過是正五品。

  但是,這個資歷么,卻也不能這么算,翰林院的學士掌握翰林院,負責草擬詔書,頒布旨意,等于是天子的秘書處,里頭的官員看起來品級不高,可是實際上卻是內閣學士的儲備,那是屬于半只腳踏在內閣里。

  從實際來說,翰林學士前途比這位禮部侍郎要遠大得多。

  品級是一回事兒,潛力,那就是另外一會事兒了。

  張瑞圖后來以禮部尚書入閣,晉建極殿大學士,加少師,對魏忠賢沒少巴結,妥妥的閹黨。

  殿試相對其他考試算是最寬松的,規矩少,也沒有搜查,也沒有什么緊張的氣氛,湊在一起,說的便是策論,考驗一下,你們對國家政策的看法。

  倒像是讀書人在一起聚會。

  “開考,諸生準備筆墨。”張瑞圖板著臉道。

  坐在案牘后的貢生們隨后便開始準備提筆寫字。

  這墨卻是早已是磨好了的。

  到底是殿試,都是要當官的人了,肯定是要給點不同的待遇。

  學子們紛紛提筆鋪紙來,做出了一副我就開始寫了的。

  其實這也就是裝裝樣子,考題都還沒出來,但是要給考官一個印象。

  這次考試,我很重視。

  張好古也是有樣學樣,卻是忍不住打了一個呵欠。

  昨天晚上熬了一個大夜,就是琢磨著自己該怎么寫,怎么回答。

  其實怎么寫怎么回答,他已經是心中有數。

  最主要的是怎么用文言文的方式來寫出來。

  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所以,送走了狗皇帝朱由校之后,張好古也是沒閑著,連夜去找張瑞圖,讓張瑞圖這小子趕緊給自己改成文言文。

  反正,這老東西已經是幫了自己一次了,

  再來幫助自己一次又有何妨?

  本著用不死,就往死里用,充分把張瑞圖當成終極工具人的想法,張好古又來騷擾了。

  找別人風險還是很大的,但是,張瑞圖么。

  這狗東西一聽說是殿試考題,整個人都是傻眼了。

  要知道,殿試的內容,那都是要等到上了保和殿之后,huang'd就算是皇帝都不可能知道考題是什么,都是臨時琢磨出來的。

  沒準兒皇帝看看奏折,想到什么來什么。

  張好古居然提前知道了?

  這要是真的知道了,那……

  張瑞圖也是一個見風使舵的,當時一看到魏公公的名帖就以為張好古是魏公公親支近派,后來又發現,張好古跟朱由校談笑風生,那就是越發的肯定,張好古來頭大不一般。

  現在——

  朱由校居然直接把殿試的考題告訴了張好古。

  現在看來張好古的后臺和背景不是一般的強勁。

  拍了張大少爺的馬屁之后。

  張瑞圖當天晚上就連夜寫好了奏對。

  張好古也是費了一番心思,逐字逐句的詢問張瑞圖每一個典故的意思,每一個字的意思,最后,全部背了下來。

  一邊背誦,還一邊謄抄。

  值得一說的是,穿越的這段時間,張好古真的是盡力了。

  天天練習自己的毛筆字。

  最主要的還是繁體字。

  嚴格來說,他這頓時間也是沒少麻煩張瑞圖,這小子除了是妥妥的閹黨之外,書法也是當世之一絕,有了他的指點,自己狗爬一樣的毛筆字終于能見人了。

  至少,就目前來說,他的書法,應該是跟天啟差不多的。

  繁體字,至少是能寫出來了。

  也能被人給認出來。

  字跡好看不好看,這其實也不重要,反正寫完了之后都是要謄抄一遍,給閱卷官看看。

  大明朝的時候,殿試還是一種考核。

  不過,到了大清朝的時候,改由讀卷大臣密議八條中圈出四道為題。

  策文不限長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間的書寫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數限制,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體,即所謂“院體”、“館閣體”,字要方正、光園、烏黑、體大。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試更多的變成了花架子,看看你的書法和長相。

  在明朝的時候,還是要看一下你的真才實學的

  最主要的,其實還是答題思路。

  過不多時,便有太監取來一份圣旨,展開來念道:“殿試題曰:安國制遼之道,又曰:朕登極不過二年,遼北一地,建奴頻仍,愈演愈烈,建奴視國中無人,日夜襲擾遼北,遼北士民深受其害……”

  張瑞圖眼皮一跳。

  這個考題居然是真的。

  又看了張好古一眼,張瑞圖不禁感嘆。

  張好古的靠山可不是一般的硬,那是皇上。

  天啟皇帝支持,日后只怕是封相入閣不在話下。

  策論題的題目往往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間,不過字數再多,那也是空話套話,最重要還是哪一句安國治遼之道,這才是正主兒,也就是說,這場策論的中心題目就是讓考生們寫出一篇治遼的策論出來。

  張好古的優勢也就是體現出來了。

  知道考題,提前備好答題思路,問題也就不大了。

  說起來,還真是要感謝朱由校這樣的昏君,不然的話,殿試這一關,自己要琢磨的就是應該如何跑路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