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 > 第799章 亡國難免東莪北上西逃,島上生變李氏內亂互戧
  洪承疇作為大清的好奴才,也想再為大清找條后路。

  可問題是,如今大清真找不到后路了呀。

  他滿臉苦澀地道:“陛下,原本除西人所說的美洲外,日本也算是一時之退路。

  可自從去年大明與日本簽訂了《江戶條約》,其水師占據了朝鮮海峽、日本海,我大清通往美洲、日本的退路便都給斷了。

  至于往北,想必不用奴才說,陛下也知道不可行。北方酷寒根本養活不了多少人不說,而今黑龍江中游也在明軍掌控下,北方根本不是存國之所。”

  “這么說大清必亡無疑?”多爾袞語氣中滿是不甘。

  洪承疇沒說話,表示默認了。

  多爾袞其實也認識到了此事,只是難以接受而已。但到了此時此刻,他卻不得不接受了。

  沉默了會兒,他嘆口氣道:“大清若亡,可有辦法保住東莪性命,進而為我大清留一分復國的希望?

  亨九,此事你好好謀劃,若能得成,朕便任命你和鰲拜為大清的輔政大臣。不,朕任你為大清宰相!”

  多爾袞這是準備提前托孤了。

  如果有別的路可走,洪承疇才不愿意當什么大清宰相。

  問題是沒有。

  大明那邊都把他寫上《貳臣傳》中遺臭萬年了,朝野皆罵他為大漢奸,他回到大明怎么可能有活路?

  既然注定要呆在大清這艘將沉的破船上,現在有機會開條小船逃命,他確實該好好謀劃一番。

  想了想,他道:“即便是逃命,日本、美洲、南洋也都去不得。

  日本去年才攝服于明國軍威,太子(東莪)若是去了日本,恐怕會被日本人抓捕送給明國。

  至于美洲,太過遙遠不說,我們畢竟不曾走過,少數人逃亡前往,恐有半路覆滅之憂,更別說這一路上還可能遭遇大明水師。

  至于南洋,海路倒是好走些,可海路卻被大明掌控得更緊。太子去南洋,無異于自投羅網。

  倒是往北走,或可求得一線生機。”

  多爾袞忙問,“怎么說?”

  洪承疇道:“此前奴才看老林子那邊傳來的情報,說是在黑龍江北岸遭遇了羅剎強盜,說明羅剎國已東侵至黑龍江北岸。

  若如此,羅剎國遲早會和明軍對上,乃至交戰。因此奴才以為,太子或許可帶人先向北撤,待到了黑龍江北岸,再向西撤。

  昔日遼亡金立,耶律大石于西域建立西遼。太子若是帶著精銳部眾逃到西域乃至更西邊的地方,未必不能復國建立西清,再續大清國祚。”

  昔日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后,都曾接到瓦剌、葉爾羌來使,高層對西域之事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多爾袞知道,在西域以西,還有不少大小國家,紛爭不斷。

  大明就算再厲害,能如漢唐一般收取了西域,總不至于像昔日的大蒙古國般攻打到極西之地吧?

  大蒙古國畢竟是建立再馬背上的國家,大明在遠征能力上肯定無法與之相比的。

  只要西邊還有路可逃,多爾袞相信,以東莪的聰明才智,肯定能存身乃至尋機復國的。

  想到這里,多爾袞便下了決定,道:“既如此,便先讓東莪北撤,轉而西去吧。

  此事宜早不宜遲,亨九你幫襯著東莪立刻做準備,爭取五日之內便北上出發。”

  洪承疇起身,低下頭道:“若要確保太子西去之路的安全,恐怕除了侍衛營外,還需陛下分一部分正白旗護衛。”

  “朕這就寫一封手諭,你拿著去挑選兩千燧發槍兵,以及一千甲兵。

  另外,滿蒙朝八旗貴族中,可堪為用者,也任你挑選。

  既然無法抵抗明軍,朕留這這些兵馬和人才在身邊也是浪費。若非為了拖延明軍速度,便是全給了東莪也無妨!”

  這一刻,多爾袞體現出了一位老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

  洪承疇卻搖頭道:“既是逃命,太多人肯定不行的。數千人最為合適,總人數至多不能超過萬人。”

  隨后,洪承疇寫出了一份可用之才的名單,請多爾袞用印調派,又說了些西逃的關鍵之事,這才退出“大清皇宮”去找東莪太子辦事。

  洪承疇本以為勸東莪舍棄多爾袞先行逃亡,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甚至做好了回去請多爾袞親自來勸的準備。

  誰知東莪聽完只是緊蹙柳眉,問:“我們真的只有亡國逃命一途嗎?”

  洪承疇滿臉苦色地道:“確實只有此途——若不準備得當,早些出發,怕是此途都難以走通。”

  不足十五歲的東莪一嘆道:“我知道了,我會配合洪先生做準備的,爭取早日出發。”

  洪承疇點頭,露出欣慰之色。

  如果說大清還有哪點讓他滿意的,那便是從努爾哈赤到如今被多爾袞立為太子的東莪,皆是難得的明主。

  唯一可惜的是,東莪是女子,終究不如男子那么方便和名正言順。

  不過如今大明昭武女皇帝同樣是女子,威壓當世。有這位做榜樣,多爾袞立本身就頗為優秀的東莪當太子,倒也沒遭到內部太多反對。

  ‘聽西人說那泰西英吉利,也有女子為國王。或者,真就到了一個陰盛陽衰、女子主國的時代?’

  看著東莪有條不紊地開始指揮起太子宮中屬臣,洪承疇心中不禁如此想。

  ···

  昭武八年(1652),九月十日。

  大清皇帝多爾袞正式委任洪承疇為宰相,委任鰲拜為征北大將軍,率領正白旗甲兵三千(最低也是馬甲),其他各旗精銳旗兵三千,外加五百東宮侍衛,以及近兩千將領、官員之家屬,工匠,等人選,共計八千多人,走昔日咸鏡道通往黑龍江的小路北上。

  三路明軍攻入朝鮮后,勢如破竹。

  北路軍九月七日破清占平壤。

  西路軍九月十日破清占漢城。

  南路軍九月八日破清占慶州。

  之后,因清軍采取依靠城池、地形節節抵抗,堅決不與明軍打大仗的做法,讓明軍推進速度稍慢。

  不過,至十月初一,明軍仍是收取了平安道、黃海道、京畿道、慶尚道。

  曾英所領北路軍收取黃海道后,便轉入咸鏡道,要先取咸鏡道,將朝鮮境內的清虜包圓,以免清虜北逃回到老林子,增加日后的清剿難度。

  南路軍則準備攻入全羅道,西路軍則準備攻入忠清道。

  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蜷縮在濟州島的朝鮮李氏小朝廷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九月二十八日,朝鮮王世子李淏被毒殺,王世子屬官宣稱是朝鮮王李倧所寵貴人趙氏所為,遂引眾多王世子從屬、仆眾殺入臨時王宮。

  李淏自從清國脫身回到朝鮮,被封為王世子,便一直用心政事,并結交朝野有志之士,以期登基之后能夠盡快強盛朝鮮。

  所以,李淏的從屬、仆眾很不少,在濟州島上大約有七八百人之多。

  若是在漢城,即便是七八百人,也很難殺入王宮。

  但如今李氏朝鮮小朝廷是在濟州島避難,很多昔日的宮禁規則都不存在。

  李淏因此被不知什么人毒殺,其屬官、從眾也在激憤中殺入臨時王宮。混亂之中,燃起大火,李倧及其妃嬪等,都被燒死。

  之后同樣在濟州島上的三位朝鮮大君,因爭奪王位,相互攻殺。

  最終實力最強的麒坪大君獲勝,趙氏所出的崇善君、樂善君皆慘死于亂戰中。

  不過麒坪大君本就體弱多病,經過這場亂戰驚嚇,直接臥病在床不能起,已然時日無多了。

  并且麒坪大君還沒有兒子···

  第一更。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