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大明公務員 > 第二十章帝國主義的先聲
  第二十章帝國主義的先聲

  秦王與太子一脈當初誰對誰錯,也不好說了。雖然時過境遷。不應該太過追究了。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不追究就不存在了。

  即便朱雄英示之以寬大。也沒有想過,給這些藩王好地方。

  西域的情況,是南疆不如北疆。不管是地理位置,自然稟賦,乃至發展潛力上來說,都是這樣了。

  可以說,秦王一脈封到南疆,如果幾百年后,還存在的話,秦王一脈,頂多坐擁一兩百萬人口的城市而已。或許能從將來的石油資源之中分一杯羹,但僅此而已。根本不可能加入大航海的世界大潮之中。

  至于晉王一脈,也是如此。

  晉王到底是怎么完了,這才幾年啊。誰會忘記啊。當初還兵戎相見的。

  而今不懲罰已經算好了,給一塊封地老實待著。今后有一口飯吃就行了。至于其他的就不用想了。

  魯王的情況也是如此,說實話魯王世子倒是看上去不錯。但是魯王給人的印象太差了。魯王一脈,也安置在南疆了。

  除卻三脈之后。

  還有靖江王。靖江王世子,不要想要封地了。不過讓他繼承靖江王爵,將來在朝廷降次繼承就行了。畢竟,說破天了,靖江王不是、太祖的子孫。在這上面上面是要親疏有別的。

  靖江王之后。是寧王,岷王,谷王,韓王,沈王,安王,唐王,還有太子的三個兒子。一共有十個王爺要封出去。

  當然了,這并不需要一次封出去,但是最少先確定下來,朝廷要提前開發各地方。

  何夕想來想去,大抵也就是這幾個地方,第一是外東北。

  自從何夕開拓東北以來,東北的人口一直處于流入狀態之中,由大量高麗人,日本人被分配到了外東北。

  而且外東北,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含義。最少何夕這個外東北的定義,并不是后世被俄羅斯占據的地方,而是后世黑龍江,已經黑龍江以北的地方。

  何夕知道東北的肥沃,但是這些年的經營,也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東北經營的不容易。

  即便而今已經有了修建鐵路的能力,將來只要東北修通了鐵路。會更方便移民了。但是等一等,大明百姓將來想要移民,其實是可以去南洋的。他們為什么要去這外東北。實在是太冷的。一年有一半的天氣都是冬天。畢竟,這個時代保溫能力比起之前是提高了很多。但是,比起后世還有很大的不足。

  而即便是后世,東北本地人其實也不是太愿意在東北生活的。更不要說,這個時代的人了。

  何夕有了預感。那就是就東北這一片土地而論,在這個時代,他大概永遠不可能,能比歷史發展的更好了。因為大明有更多的選擇。并不用將東北建立起來。

  未來的東北或許會因為時代發展而發展起來,只是大概永遠不可能有那種舉國輕重,得東北者得天下的時候了。

  這讓何夕也有一些唏噓。

  但是東北該怎么發展啊?

  何夕想來,還是封幾個藩王。讓這些藩王去操心吧。未來的遼東大概還能大發展,而東北其他地區,大概是原產地,與糧食基地而已。

  東北平原大部分都歸屬遼東省管轄,而松花江以北還是足夠封上兩三個王的。

  還有就是呂宋,南洋的其他島嶼了。

  唯一的問題是,這些地方大多都不是無主之物。

  南洋是有土著的。而今周王,楚王,齊王的地盤,本質上是打下來的。封其余王爺,是要動刀槍的。當然了,何夕并不覺得會失敗。

  甚至這也是大明朝廷宣告回到南洋的一種方式。

  不過,這就要看原來南洋的地方勢力怎么看了。

  比如三王,比如陸家。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地方,那就是安南。

  歷史是有慣性的。

  歷史上朱棣之所以打安南,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安南給了大明一個絕佳的借口。那就是安南殺大明使者。

  當然了,而今未必有這樣的好事了。

  不過安南內部的情況,也有大明出手的空間。畢竟原本的安南王室,已經被權臣給拿下來,不過是一個傀儡,雙方的矛盾你死我活。大明只要支持安南王一脈恢復大權。那么權臣一脈,必然會下手,將王室一脈殺得干干凈凈。

  那種情況,就好像漢獻帝一下子有了外星人科技,可以為所欲為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滅曹家滿門一樣。

  不會有第二種結果。

  從安南到占城,乃至于暹羅,都是可以攻略的地方。也是種糧食的好地方。

  除此之外,還有外云南地區了。

  這里就有一些問題了。但是也算是能夠安置下來。

  只是,這不僅僅是大明內部的問題了,也是新一輪多外擴展的開始。這讓何夕有些無奈。

  何夕也知道,自從他定下新的藩王政策之后,就應該明白一件事情,今后大明就是一個源源不斷的戰爭機器,無他,任何皇帝都不會有一個兒子。

  為了封兒子為王,皇帝就必須對外征戰。而對外征戰,是大明皇室聯系下面藩王的重要紐帶。

  而皇室的權力將來必然被內閣侵占,而藩王就是皇帝用來制衡大臣的一柄寶劍。越是如此,就越是要對外作戰。

  其次,也就是生產關系的問題。

  何夕面對是巨額的財政赤字,與武器方面的生產過剩。

  何夕手中不僅僅有北軍的武器庫存,也有南軍的武器庫存。加起來重新武裝一兩百軍隊都是沒有問題的。奈何戰爭已經結束了。

  即便換裝擴軍,也消耗不完這么多武器。更何況,還有正在生產之中的工廠。何夕不是不想停,但是轉產是很復雜的事情。

  在沒有搞定之前,還不如先讓他們生產一些武器。

  畢竟武器也算是一種特殊的商品。

  如此一來,何夕就更要面對武器過剩。

  而武器過剩,僅僅是北京方面生產結構性過剩的一種。畢竟在打仗的時候,北京很多工廠都可以埋頭生產,根本不需要看市場。軍隊全部給包了。否則朝廷那么高的赤字是做什么用的。

  而今卻不一樣了。他們生產的東西根本沒有人能夠買單。

  如果何夕不干預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比如一部分工廠倒斃。

  何夕自然不怕一些工廠倒斃,但是何夕也知道,這恐怕會引起連鎖反應,畢竟何夕為了打贏這一戰,某些財政政策,實在不能說是健康的。

  這都留下了后遺癥。更何況,南方被南京新鈔摧殘的這么厲害,更是驚弓之鳥。一旦出了事情。波及的范圍過大。可就不好辦了。

  何夕想來想,只能轉嫁風險了。

  就是攻打其他國家,將他們的財富用來填平自己的窟窿。比如安南。作為東南亞小強,實力是相當不錯的。國家內部自然也積累了很多財富。

  而且,這些藩王站穩腳跟之后,朝廷就不有撥款了。他們為了自己的藩國,就一定會想辦借貸,也要武裝自己的。

  就等于藩王借錢給朝廷接盤。

  畢竟藩王借錢買的武器都是要從朝廷下面買的。而交易的錢,朝廷還會收稅。更不要會影響更多的企業發展。

  將朝廷的赤字,轉化為藩王自己的赤字。

  這對大明朝廷是一件好事。

  當然了,何夕不可能僅僅指望這幾個藩王能夠轉化多少赤字。但是對這樣的事情,自然是多多益善。

  只是何夕內心之中,還有一些慚愧與不安。

  因為他知道,他其實給后世很多人做了很不好的范式。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很明顯的能夠看到,這個時空的歷史,將從洪武隆武兩個年號為節點,分成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時代。

  而何夕作為新時代的開創者,他的很多事情,其實都會被后世觀察,研究,并且效仿的。

  他這手將國內內部矛盾,轉化外部矛盾的手段。今后很多人自然會看見。甚至何夕可以預見,未來的大明的資本主義,一定是帝國主義。

  是一頭脫韁的猛獸。

  他會不斷的擴張剝削,將全世界其他國家的血肉,填滿大明工業化的饕餮之口。直到這一只饕餮吃完整個世界,將整個世界都統治之后。

  他就開始吃自己了。

  到時候,或許是革命的時機到來了。

  正是看見這些,何夕才覺得不安與慚愧。這不是他想要的。但是卻是他難以避免的東西。歷史的發展自有規律。

  很多事情,都不能跳過的。

  歷史雖然改變了,但是帝國主義也是回來的。只是從西方列強,變成萬惡的大明帝國主義。而死在帝國主義的人,從除卻西歐之外,其他人。演變成了除卻大明帝國之外的其他人。

  這種變化,何夕雖然有些暗爽。但是他也要想到,帝國主義越強大,就越是難以推翻。他現在做的事情,會不會成為未來革命者不可翻越的山。

  這也是何夕內心深處的憂慮所在。

  只是他不可能穿越到一兩百年后去看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