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從李元芳開始 >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龍神與真人
  “神龍……”

  “還有那位神醫!”

  “居然直入紫禁城面圣?”

  皇極殿內,鴉雀無聲。

  但無論是站起來的嘉靖,還是百官眼神間的交流,內心的波動,都到達極致。

  此番朝會過于倉促,之前眾人匆匆忙忙地聚集,一時間只害怕殿前失儀,顧不上其他。

  可等在午門外立定好,再入丹墀等待,最后進殿,這整個過程里,群臣已經回過味來,此次朝會的正題,必然是與剛剛收云息雨的神龍有關。

  于是乎,有官員的眼神,已經飄向天師陶仲文。

  如果敕封龍神,歸這位天師管轄么?

  倘若歸屬,只要天庭不現,日后大明的山神土地,城皇社令,都將歸于道門,天師之位的權力將遠甚于前。

  倘若不歸,天師地位就尷尬了……

  當然還要考慮一點,制止雨患的神龍,是否會真正邁入朝堂,還是僅僅神龍一現,消失無蹤。

  結果朝會剛開,就有了答桉。

  兩道神虛氣清、軒昂霞舉的身影,從天而降,直入朝堂。

  女子臉如蓮萼,唇似櫻桃,龍角晶瑩,皓齒明眸。

  長相極為美麗,只是面容沉肅,一看就知道不太好打交道,正如那些高高在上,靜心寡欲的神祇,飄飄不染塵埃,耿耿天仙風韻。

  相比起來,男子并不遜色,氣清神秀,謫仙之表,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陶仲文已經是鶴發童顏,仙風道骨,但看到這位,讓人頓時聯想到蘇東坡的詩詞,“公子只應見畫,此中我獨知津,寫到水窮天杪,定非塵土間人”……

  傳說中的世外真仙,玄府天人,正該是這般相貌氣度!

  “此人就是李時珍?”

  嚴嵩嚴世蕃父子,神情里頗為動容。

  “李先生來了!”

  陸炳及身后的十三太保,流露出的是欣喜,然后也有動容。

  “怎么會?”

  陶仲文沉默,陶世恩則是震驚之色。

  因為這兩位走了進來,并非想象中神祇與護法神將,一前一后,主次分明的關系……

  而是并肩舉步,直入大殿。

  這李時珍何德何能,居然能與神仙并行?

  “跟著我步伐,目不斜視,往前走就是!”

  “別想那么多,別害怕,回去給你吃好吃的……”

  他們卻不知道,龍女看到殿內這么多陌生人,都要自閉了,險些扭頭離開。

  幸虧李彥早有所料,在寶船上就哄了一陣,現在又一路領著,傳音安撫,才讓龍女板著小臉,緊張兮兮地進了皇極殿。

  相比起來,李彥面容澹然,來到這座最能代表大明朝政治中心的地方時,聯想到后世的故宮,還是頗為感觸的。

  水滸世界的大燕,也是定都北京城,建造的皇宮同樣稱為紫禁城,可無論是占地范圍,還是宮殿格局,都應時代要求,有了自身的特色。

  與后世故宮更為接近的,自是明朝紫禁城,比如現在這座皇極殿,就有一個普通人都熟悉的名字,太和殿。

  去北京故宮游玩,必然要來的景點,象征著皇帝寶座的龍椅就擺在殿上,雖然只能隔著圍欄遠遠觀看,但也足夠讓人感懷的了。

  而后世那一座,恰恰就是如今高臺之上的髹(xiū)金漆云龍紋寶座。

  整體是圈椅式,有四根支撐靠手的圓柱,上面凋飾十三條金龍,椅背正中立著一條正龍,環視四方,神態威嚴。

  材質是由小葉紫檀、金絲楠木、樺木三種木材制作而成,看上是金色,但并不是黃金,而是髹木為金,也就是將金粉用絲棉拂掃到上了膠的木制龍椅上,罩一層透明的漆,形成全金打造的效果。

  在龍椅的背后,圍有七扇同樣髹金的大屏風,上面也凋飾著數十條龍形,李彥還記得,故宮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過,龍椅和屏風上凋飾的金龍總計有八十條,但要九九歸一,座椅和屏風上缺少的那條龍,正是指坐在龍椅上的那個人,也就是天下至尊,真龍天子。

  現在這位大明朝的至尊天子,就站了起來,身體緊繃,面目復雜地凝視過來。

  嘉靖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面對這位神龍。

  主要是禮儀。

  如果按照千年前神佛還在時,四大部洲皆重神仙,即便是東土大唐,觀音菩薩現身時,都有“唐王禮拜,文武跪地”。

  那固然是表達尊重與謝意,畢竟觀音指點迷津,取大乘經三藏,超度孽苦升天,而現在龍女停歇大雨,使得京師免于水澇,同樣是大恩,嘉靖是不是也該禮拜一下,更要讓文武百官同時跪地?

  他甚至真的有這個想法,祭天時皇帝依舊要拜下,只要能成仙得道,向龍女磕一個,固然心理上不太樂意,但也能忍下來的。

  正在遲疑,就見李彥帶著龍女,來到階前,作揖行禮:“李時珍參見陛下!”

  他先做,龍女隨后跟著做,垂了垂頭,清冷地道:“敖雪見過大明天子!”

  “這人好大膽,面對陛下就作揖?”

  “不,是他在帶著神龍行禮,你們千萬不要出去打擾!”

  參見之意,是以一定禮節晉見上級,李時珍身為大明的子民,自是參見天子,但正常情況下,他顯然不能就這般作揖了事,而是要跪拜叩首,不然專糾百官儀表言行的糾儀御史會立刻撲出,高呼失禮,將人拖下去杖責。

  但現在沒有人敢那么做,因為都看了出來,正是因為這位先行禮,龍女敖雪身為神佛消隱近千年后,首度現身的神龍,也向陛下率先行禮。

  “好!好啊!”

  關鍵的禮節問題解決,嘉靖眉宇間頓時涌出大喜之色。

  當然最佳的情況,莫過于這位帶著龍女,一起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但那確實不太現實。

  嘉靖向來難以滿足,此次卻難得地滿足了,長久的等待終于有了回報,一個月的等待完全值得,這位道君皇帝飄飄然之際,也拱手為禮:“見過龍神!”

  他的姿態無可挑剔,左手為陽,右手為陰,右手抱左手,右手大指壓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一鼓,是為萬物負陰而抱陽。

  這是用于平輩或友人相見的禮節,與龍女施行這樣的禮節,就像是仙友互訪,顯然嘉靖將自己當成預備役的神仙中人。

  不單是細節拿捏到位,嘉靖立刻開始封賞,要將關系確定下來:“朕久聞龍神降雨,潤澤世間,此番尊神出世,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當尊封‘昭靈沛澤普佑龍王之神’,御制碑文,以時致祭!”

  這個倒不是亂封的,歷史上的龍被歷朝帝王多次下詔敕封,對社稷風雨祈福。

  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時期更是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到了明清連運河都有龍神,敕封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

  相比起來,龍女這種不算大,但嘉靖顯然準備后面加封,不斷籠絡,自是不能一步到位。

  “怎么還沒完啊?”

  龍女其實根本不在乎,她就希望盡快結束這種被許多不認識的生靈圍觀的場景,下意識地看了看李彥,然后才點頭:“謝陛下!”

  嘉靖的注意力都在龍女身上,目光微動,立刻看向李彥:“李道醫復蘇神道,鎮倭伏魔,于國有大功,敕封‘守靜修真凝元致一真人’,賜玉帶冠服,建真人府!”

  此言一出,但凡對于道教之事有所了解的臣子,都露出詫異之色,陶仲文一直喜怒不形于色,此時都忍不住目光沉下,陶世恩更是臉色劇變。

  真人可不是隨便敕封的,最初的真人基本可以視作仙人,《黃帝內經》就有言,“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到了后面,真人的范圍開始放寬,存養本性、修真得道之人,可稱真人,并不絕對局限于道教,如醫家孫思邈,也被稱為孫真人……

  粗略估計,歷朝歷代出名的真人,大概有兩百六十多位,看起來不少,實則平均到每個年代,就是絕對的翹楚了。

  而到了歷史上的明朝,“天師”的名號都被降為“真人”,在洪武元年,朱元章就跟大臣說:天是最崇高的,怎能有老師呢,“以此為號褻瀆甚矣,遂命去其正一教主天師之稱,改天師印為真人印,秩正二品。”

  當然這個世界沒有那樣的改動,天庭有四大天師,人間也有天師,只是從龍虎山張氏的代代傳承,變為了道門魁首,領道教事。

  關鍵就在這里,道教內部也有一個升階過程,為道士、高士、真人、天師。

  陶仲文那么得寵,一開始都是先封“神霄保國宣教高士”,隨后才被封為“神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最終再加封為“神霄紫府闡范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

  如今嘉靖僅僅是見李時珍第一面,就敕封為真人,如此圣恩,前所未有。

  更讓陶世恩難以接受的是,李彥還遲疑了一瞬,似乎都不太樂意,才再度作揖行禮:“謝陛下!”

  “將龍女帶來京師后,自覺得完成圣恩,就想要離去,重新當閑云野鶴?”

  嘉靖嘴角微揚,重新坐回龍椅之上:“李時珍啊李時珍,朕等了那么久,好不容易盼到了你,怎么可能再放走,你不想當真人,朕偏偏要你當!”

  皇帝大為滿意,但禮官上前,卻傻眼了。

  這兩位站哪里呢?

  尤其是神祇,更是從未有列于朝會上的先例。

  所幸就在這時,龍女清冷的聲音再度響起:“陛下,我不耐世俗濁氣,先行回歸天際!”

  百官怔住。

  露面,行禮,受封,然后就要離開……這未免太過短暫了吧!

  嘉靖還想向龍神探討修為,演練丹術,請其評價一二,心中更是大為不舍。

  但發現龍女頻頻看向李彥,眉頭甚至都微微蹙起,想來是真的不能待了,趕忙關切地道:“龍神收雨辛勞,當鼎新廟宇,香火不絕,李真人好好陪伴,務要替朕盡到心意!”

  龍女聞言,毫不留戀地轉身離去,盡顯清心寡欲,不以物喜的風范,李彥單掌行禮,同樣云澹風輕,大袖飄飄,轉身離去。

  這兩位的身姿風度實在過于出眾,百官忍不住轉頭目送。

  沒人理會他們失禮。

  因為龍椅上的嘉靖,都忍不住再度起身,眼巴巴地看著那秀拔的背影消失在皇極殿前,化作一道白光,再度回歸天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