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趁著家人和匠人都睡著,姜寧抱著梧桐木進了空間。
白日,她在木匠的指導下照著小末的提示斫琴,夜里她就在實驗室用自己的工具繼續斫琴。
空間里的工具,比外面的更加先進,所以做起來也更快。
連著兩日姜寧沒日沒夜的斫琴,最后,只剩下安裝琴弦了。
蠶絲弦,早在她準備做琴那日就開始準備。
到琴做好后,蠶絲也差不多了。
她的標本墻里,正好有蠶的標本,她復制了一大堆蠶出來結繭。
大量的繭被她制成蠶絲,經過了蒸煮和藥水浸泡后,堅韌、結實的琴弦就制作好了。
洗干凈手,嘗試撥弄了兩下,除了她彈不出正統的曲子來,琴音古樸、靜美,完全沒問題。
有了琴,姜寧順便用剩下的梧桐木做了個琴匣。
把琴放進匣子裝好后,姜寧成就感爆棚。
第三日,正是陳慧說剩下的錢能用到的最后日子。
一大早,姜寧就帶著大奴、小奴、大寶三個一起上了姜二狗的馬車。
起初,她想的是拿著成品琴去鎮上賣,但是想到,木匠說鎮上沒有什么懂音律的,便想拿著琴去更繁華的錦繡城去賣。
一聽姐姐要去錦繡城,大小奴也要跟著去,
秦錚也想跟著一起的,但是被陳慧攔住了。
陳慧的理由是,姜寧照顧兩個就夠累了,還要想辦法賣琴,讓秦錚再跟著會增加她的負擔。
所以,陳慧不讓秦錚跟著。
姜寧知道,不是陳慧怕她照顧不過來三個弟弟,而是怕秦錚去了錦繡城,遇到認識他的人。
自從國公府出事后,她刻意帶著公子往小地方走,為的就是沒人能認出他們來。
三年過去了,陳慧不確定世人還記不記得國公府的,總之她不想讓公子冒險。
對于陳慧的決定,姜寧沒有勉強,只帶了大奴、小奴。
結果上車的時候,姐弟三個發現姜大寶也在馬車上。
原來他知道姜寧要去錦繡城后,也纏著父親要一起去。
姜二狗難得趕車去趟錦繡城,見兒子真心想去,他就擅自作主帶上了兒子。
姜大寶和大奴、小奴這些日子相處的關系甚好,馬車上一見,互相興奮的交換著關于錦繡城的消息。
不過馬車加上姜大寶后,略顯擁擠。
除了姜寧抱在懷里那把琴,車上還放了不少蔬菜。
這些都是姜成種的,姜寧順便帶上一些,想看看能不能推銷給錦繡城哪個酒樓,給自家的菜找個好銷路。
馬車行了小半日,等遠遠能看到錦繡城的影子時,三個男孩都興奮的不得了。
姜寧也跟著他們掀開簾子遠眺那座城。
當初路過這里的時候,城門口那是滿滿的難民大排長龍。
如今快一個半月過去,長龍的情況沒了,但是難民還是零零星星的有一些。
姜寧看著他們來的方向,這么長時間沒走出那片水患之地的,要不就是去了別的城池,要不就是……死了吧?
畢竟從春日水患暴發到現在,半年的時間都過去了。
時間拖的越長,那些還在逃荒路上的人的生命就縮的越短。
大奴和小奴看到那些形容凋落的難民,不由想起過去逃荒的時光,他們再也笑不起來。
大寶看姐弟三個陷入沉默,便也跟著沉默了下來。
快到城門口時,姜二狗放慢馬車速度,跟在排隊的人群當中。
馬車一路進了錦繡城,沒有受任何阻攔。
守城的官兵,檢查的并不是乘坐馬車的人,而是那些難民。
自北邊水患爆發,錦繡城就第一時間設立粥棚救濟難民,也疏散他們去各種地方,但是就是不允許難民進城。
這是因為錦繡城,當的上“錦繡”二字。
南北交接,水陸匯通,得天獨厚的一座繁華城池。
一旦讓大量難民進城,他們會走街串巷、隨地乞討。
城中多的是富戶,只要你家出點錢、我家出點錢,這難民就進不了城,就亂不了這一城錦繡。
這是姜寧第一次見識到古代的繁華大城。
街道寬闊,可容兩輛三匹馬拉車并行。
街道兩邊的鋪子賣的東西琳瑯滿目,衣服、首飾、胭脂水粉那都是尋常,還有很多賣各地特色的店鋪。
酒樓、飯肆、茶樓比比皆是,店門口各家伙計攬客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更是為這錦繡城增添一份繁榮。
“好熱鬧,好繁華,姐姐,咱們下車去逛一逛吧!”小奴羨慕外面的熱鬧,祈求姜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