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不宋 > 292.安心
  從橫山島回到府城,趙孟啟與兩個老臣又長談了許久。

  之后,馬光祖繼續前往建康府赴任,吳潛也重新投入到繁忙的政務中。

  趙孟啟也搬出府衙,帶著幾個小娘子住進了滄浪園中。

  不過他自己卻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南大營里,過起了軍旅生活。

  花了半個月時間,三萬新兵總算招滿了,其中有十分之一都是正經讀書人,三分之一識得一千字以上。

  其他大多數都認得一些字,那種完全文盲,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倒是不多,也就千把人。

  既是趙孟啟把識字作為募兵重要條件,也得益于宋朝在普及教育方面的成果,尤其是江南富裕地區,只要條件允許都會讓自家子弟讀幾年蒙學。

  要是有讀書天賦,那就勒緊褲腰帶,咬牙試著再培養幾年,萬一真是個讀書種子,將來考上進士,整個家族都可能因此跨越階層,過上不一樣的生活。

  即便不是讀書那塊料,識得一些字,對謀生也是有幫助的。

  考慮到新兵的體質差異,因此前一個月都只是隊列訓練和軍規教育,然后才會開展體能訓練和戰術訓練。

  這些新兵都是身體健康的年青人,在嚴格而艱苦的訓練下,只要營養跟得上,不用多久就能達到軍人的體質要求。

  因此趙孟啟在軍隊伙食上是下了血本,平均一天就要支出一千來貫。

  不僅米飯管夠,還頓頓都有肉食,雖然大部分都是水產,但對于許多新兵來說,已經是年節水準了。

  軍中的訓練確實苦,比他們大多數人預想都要苦,不是沒有人想過退出的念頭,可其他不說,就沖著這么好的伙食,他們自己就把念頭掐滅了。

  憑空多出這么大的食材需求,導致姑蘇周邊的肉蛋禽魚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在商機的刺激下,不止許多農家提高了養殖量,甚至有商人仕紳開始嘗試規模化養殖場。

  就比如曾經在‘糧戰’后損失近半家產的朱圭,因為猶豫不決,錯失了買股票的良機,現在干脆找皇家銀行貸了五萬貫,辦起一個養豬場,聲言要養滿一萬頭豬。

  這年頭的豬,可不比后世三五個月就能出欄,最少都要一兩年才能長成,而且想湊齊這么多豬崽恐怕都不容易。

  趙孟啟聽了之后,倒是樂見其成,還專門召見了朱圭,和他簽了供應協議,給予免稅扶持,還讓平江府學新成立的農科與他的豬場合作,開設規模化養殖的研究課題。

  如此一來,平江府的養殖熱潮更加高漲。

  另外除了軍器之外,軍中物資基本上都采取市場化供應,和太湖工程一樣,向民間發布招標,公開采購。

  在各種政策和因素的刺激支持下,又有皇家銀行海量的貨幣支持,平江府的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說是日新月異一點都不夸張。

  許多因為經界遭受了利益損失的地主,在發現了新的財富路徑后,心中的不滿也日漸緩和了下來,而剩下的經界工作,也越發順利起來。

  一切欣欣向榮,又不用為政事操心,趙孟啟得以全身心投入新軍建設中。

  他到了軍中,那剛任命為燕王府勾管文字機宜的周密和王沂孫兩人,自然也得跟著入營。

  “來都來了,順便一起參加軍訓吧。”

  燕王一句話,就把兩個大才子丟進了熔爐里,煎炒烹炸……

  東衛軍中的作訓服,都是趙孟啟仿著后世的樣式設計的,在此時人看來就是奇裝異服,尤其是讀書人,事關禮儀,因此對衣冠之事尤其看重。

  當趙孟啟要求周密和王沂孫換上的時候,遭到二人的強烈反對。

  “祖宗衣冠,豈可輕改?”

  趙孟啟翻了個白眼,“照你們這么說,咱們現在應該披羽毛,穿獸皮。”

  “衣冠是禮儀的體現,是華夏文明的象征,這沒錯,若是被異族強制更改,那自然是文明的淪喪,但世事都是處在不斷發展中的,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應性的變革,才是正確的處事態度。”

  “一味的抱殘守缺,只會束縛住自己前進的腳步,所謂不進則退,你的敵人就會趁此機會趕上你,超過你,甚至滅亡你!”

  “落后就要挨打,大宋已經被異族揍了幾百年,如今都已經走到了滅亡的邊緣,若是再不變革求進,那不用多久就會被異族征服。”

  “到時候,異族把刀架在你脖子上,說一句‘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強制所有人剃發易服,你再和他說什么祖宗衣冠,會有用么?!”

  這句‘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聽入耳中,讓二人不寒而栗。

  趙孟啟表面上說的是衣冠,實際上說的是制度和觀念。

  “胡服騎射的道理你們也知道,這軍服雖然沒有寬袍長袖儒雅,但卻利于作戰訓練,能使軍隊強大,為何不能接受?”

  要說憑著周王二人的學識,若是引經據典,肯定能把趙孟啟駁得體無完膚。

  但那句話沉甸甸壓在他們心頭,愣是讓他們開不了口。

  趙孟啟拍了拍自己身上的作訓服,再次看了兩人一眼,“孤不喜歡強迫別人做什么,這衣服穿與不穿,全在你們自己選擇。”

  說完就走出營帳,留下二人發愣。

  周密嘆出一氣,狠狠搓了搓臉皮,仿佛是在說服自己,“殿下能穿,我等如何就不能穿了!”

  王沂孫只是默默點了點頭,抱起折疊得方方正正的全套作訓服,走入小賬中。

  二人換好衣服后,雖然有些不習慣,但相互打量了一番后,覺得其實也不難看,反倒干凈利落更顯精神,不禁相視一笑。

  來到校場,發現燕王并沒有在點將臺上,而是像普通小兵一樣,站在一個方陣排頭。

  趙孟啟見到二人換上了衣服,只是淡淡道,“入列吧,就站我后面,訓練時聽到口令,便照著我的動作學就是。”

  二人走到給他們預留的兩個站位,邊上站著的盧長清向他們微微點頭,算是打招呼。

  本來下意識想要揖手回禮,可剛舉起手,看到樣式大改的衣袖,立刻醒悟過來,放下手點頭致禮。

  服飾看似小事,卻能時時刻刻提醒穿著者自己的身份,記住自己的職責,或許這就是制服存在的原因之一吧。

  “注意口令!”趙孟啟輕喝。

  他雖然沒有轉頭,腦后也沒長眼睛,似乎卻察覺了二人的異常。

  點將臺上,同樣一身作訓服的曲墨軒,背手立著,大喝,“全體都有,立正!”

  他自己做出標準動作,點將臺兩邊各有五名示范兵,演示給臺下新兵看。

  場中十個百人方陣,每個方陣的第一排都是東衛‘老兵’,他們也是‘標兵’。

  方陣之間,還有許多帶著紅袖標拿著小皮鞭的教官,開始檢查和糾正新兵們的動作。

  接下來就是后世人看起來很普通的隊列訓練,枯燥乏味,而且辛苦。

  軍姿一站就是半個時辰,像塊木頭一動不能動,左轉右轉向后轉,轉得人頭昏眼花。

  好幾次,周密和王沂孫都要堅持不住,但看到燕王一絲不茍的服從口令,認真訓練,二人心中也無法生起任何抱怨,打起精神咬牙堅持。

  這個校場上的新兵,基本都是讀書人,有不少人都覺得難以堅持,可他們也許看不到燕王,但知道他在這里,和他們一起訓練,于是也都堅持了下來。

  在這些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訓練項目中,日復一日下來,一個月后,周密和王沂孫身上再也看不到一絲書生氣,取而代之的是剛健,是昂揚,是率直嚴謹,是雷厲風行。

  其它新兵也差不多,或許身體素質離軍人要求還有差距,但精神上差不多已經完成了平民到軍人的轉變。

  到了十一月下旬,顧青將軍情司偵查到的蒙軍動向匯總整理后,傳了回來。

  趙孟啟對著輿圖,一一查看。

  九月,蒙軍都元帥察罕與萬戶張柔于符離會商,會后,張柔率軍修建了一條從亳州到百丈口的甬道,并在河道中設立木樁,使我軍無法再由水路襲擾鹿邑、寧陵、楚邱、考城、柘城、南頓等淮河以北區域,并使陳、蔡、息、潁四州恢復聯系,信息想通。

  其后,張柔派王安國率水軍抵達蒙城并向我境襲擾進攻,其本人會和元帥不僯吉歹進攻五河口。

  征行萬戶史樞,從唐州向襄陽方向進攻漢水,于鴛鴦灘擊敗我軍舟師,隨后進攻我鐵城寨,我軍擊退之,斬其百戶忽都思。

  蒙軍多部南移,董文蔚部于昆陽筑城,嚴忠濟部于宿州、蘄縣等地筑城,萬戶孟德進駐舊海州,萬戶劉斌進駐邳州。

  十月中,察罕死,疑病,也柳干繼其職,并統帥淮北蒙軍諸部。

  另外,從年頭開始,四川就一直戰事頻頻,而大理的兀良哈臺向北進攻,逼近川西南。

  看完之后,趙孟啟不禁眉頭緊鎖,思索良久后,才微微松開,安下心來。

  從蒙軍的動作看來,雖然調兵遣將略顯頻繁,但進攻并不堅決,且規模不大,應該是試探性進攻,并且完善戰略部署。

  趙孟啟不是擔心別的,就是怕什么狗屁蝴蝶效應讓蒙古人改變戰略并提前發起全面進攻。

  那樣的話,以他手上這支才破殼的新軍,什么忙都幫不上。

  還好,目前倒是沒有發現這種跡象,自己還有點時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