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北雄 > 第1159章心胸
    大唐開科取士,光準備工作就做了兩年,在這之前,還建立書院,聽取朝中以及各郡縣官員們的意見,可以說是極為謹慎了。

    眼見阻力不算很大,大家對科舉就算意見不一,可對此都不陌生,也知道科舉的目的所在。

    鑒于局面有利,風險可控,李破這才明詔天下,開科取士。

    為此李破可沒少耗費了精神,辦學是一方面,還沒少殺了人,去年勾決的人那叫一個多,還有泄題案沒有個著落,中間還搭上了一個禮部尚書。

    前任禮部尚書鄭善果因怠慢公務,差點被流放嶺南……

    這都是科舉選才鬧出來的首尾,可以說這三四年間,科舉一直是朝廷想要辦下來的大事之一。

    摒棄察覺制度陋習,根除九品中正制余毒,以及稍稍打破一下世族的壟斷地位,這些目的現在其實都談不上,如何能把科舉大考好好的辦下來,形成一定的慣性,才是朝中努力的方向。

    和之前的許多事一樣,李破沒有著急,一直在仔細的控制著力道,沒有用力過猛,也沒有遲緩拖沓。

    在他看來,事不過三,前兩界科考都屬于練手,只要臣下們盡力去做,中間發生什么事故,都在他容忍范圍之內。

    萬事開頭難嘛,他有這個準備和耐心。

    比如說長安書院中發生的一切,已經開始蔓延開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這不算什么,當初征求意見的時候,天下還沒有這么安穩,很多人其實是迫于形勢,沒敢出來說話而已。

    到了如今,風潮乍起,雖有些突兀,其中有著很多巧合的痕跡,卻也在料中。

    因為關于科舉,有太多的地方可供評說……

    其實不光是科舉,大唐立國沒幾年,制度上的改革已經不少,很多地方同樣有著利弊難料之處,被人捉住尾巴一頓亂薅,也是常有的事情。

    ………………

    太極殿中,李破用手指敲擊著桌案,不緊不慢的問道:“你們說,此事該如何處置才好?”

    劉洎道:“士子來京趕考,還沒有入仕,便聚眾而起,擅言政事,臣以為應該予以嚴懲,以儆效尤。”

    李綱看了看自己的副手,搖了搖頭道:“思道在上黨半載,煞氣盛了些,科舉剛剛來到京試,不易大動干戈,不然為人詬病,豈不阻了之后朝廷選才之途。

    臣以為堵不如疏,既然科舉新立,不如就此開放言路,讓人論辯一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便是,若些許言語朝中都不能聽得入耳,那還談什么為國選才?”

    說到這里,他拱了拱手道:“陛下也說了,此乃好事,既然如此,臣以為可以借勢而行,正好離著開試還有幾天,聽聽士子們說些什么,從中善加引導,使士子們曉得朝廷為政寬仁,不會以言罪人。

    士子們雖然年輕,可都飽讀詩書,并非不明事理之人,體會到了朝廷苦心,將來再行選才,眾人定然踴躍參考,如此一來,豈不正合朝廷本意?”

      李破點頭道:“卿之所言,甚合朕意,就是不知卿有何辦法來紓解此事?”

    李綱抬頭看了皇帝兩眼,心說這是胸有成竹了吧?他對此已是深思熟慮,有所看法,不過見皇帝如此篤定,作為臣下,此時該做什么李綱自然明白,不然豈不是白做了這么多年的官?

    “陛下英明,應是早已心有定計,何須臣來多嘴?”

    大家都是聰明人,一句話下來,他們臉上就都浮起了笑容,劉洎更是在心里給李綱點了個贊……

    聰明人啊,確實招人喜歡。

    李破心里念叨了一句,笑著道:“京試之前鬧出些風波,在朕看來對選才大考而言,并非壞事。

    從南齊時的課考,到如今也有幾十年了,但論及科舉,人們卻還是難曉利弊,不說天下郡縣,就說朝中之人,有多少真心贊成,又有多少極力反對?誰說的是真,誰又說的假話?

    誰說及事務,想助朝中成事,誰又是為了一己之私,夸夸其談,言過其實?

    朕都想借此機會看一看,瞧一瞧。

    哼,九品中正制已廢數十載,余毒至今未消,誰又不知察舉之弊?朕看有些人啊,不過就是在揣著明白裝糊涂罷了。

    此輩試試探探,畏首畏尾,難當大事……

    這樣吧,今年大考還是加入策問,便以科考之事為題,朕就給他們一個機會,看看這些士子有幾個能給朕做出一篇大文章出來?

    另外還有幾天的工夫,你們禮部,加上秘書監出人,三省六部,凡自覺才學過人者,盡可參與論辯。

    不限于科舉,如今朝廷大策正在推行之際,皆可拿來議論,何必只揪住科考一事不放?

    像是著作郎杜正藏,虞世南,中書的岑文本,孫伏伽,楊師道,吏部的顏師古,房玄齡,戶部的蘇勖,門下的杜楚客,魏征等人,皆是文章通達之輩,讓他們也參與一下……

    南北大儒,在京的也有不少,召他們一道論一論高低,趕考的士子既然不想安靜備考,那就讓他們旁觀一番,看看這些文壇大家是怎么說話的?

    再有,士子們關心的南北兩榜之事,那不是明擺著的嗎?竟然還有人有所疑問,那就是存心不良,是想逼朝廷低頭,給自己取利嗎?

    再有人敢糾纏此事,可以把人扣下來,家族人等一同流放嶺南。

    朕一向講道理,不想講道理的人也就不用講道理了,嗯,江南之人膽子不大,著人稍稍警示一番,料也無有大礙。”

    說了許多,李破緩了緩口氣,語重心長的道:“科舉乃百年大計,吾等都要做好迎難而上的準備,當前這點事情不算什么,可卿等卻要心里有數,趕緊給朕把科舉的章程弄好,下次再這么亂紛紛的,科舉還辦不辦了?”

    李綱和劉洎心潮起伏,好大一篇文章,明顯的展示出了帝王之心胸,李綱更是心中慚愧,相比之下,自己想到的那些,還真是說不如不說……

    兩人同時起身,心悅誠服的一陣馬屁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