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北雄 > 第687章 父子
    和文帝楊堅比起來,李淵并不算一個節儉的皇帝。

    沒有一個吃素的尼姑陪在他身邊,從小就繼承了唐國公爵位的他,雖說經歷了不少坎坷,但卻也是錦衣玉食長大的。

    所以即便如今李唐的糧食漸漸入不敷出,但作為皇帝的李淵卻不會像楊堅一樣,以簡樸示人,來教導臣民,節約為美什么的。

    長安皇家獵院的動物們在李淵登基之后算是遭了秧,每次宴飲臣下,宴中都是以野味為主,讓大家都很喜歡。

    于是百獸宴之名不脛而走,貴族們也以能受邀入宴為榮。

    李世民吃的很香,一邊敬著父皇,還一邊想著,據說太子曾在琢郡,讓李定安當過一次廚子……哼,真是有眼無珠,若是換了他李世民在,座間有如此英雄,定要早早結交一番,怎會讓其成了李氏大仇?

    當然,這會他不會去想,當年他和李秀寧兩人去馬邑,可也沒能讓李破心悅誠服,甘心為李氏鞍前馬后的效力呢。

    李元吉吃的也很香,因為他很久沒和父皇一起用餐了,以前沒怎么在意,現在他卻格外珍惜了起來。

    若非討厭的秦王也在席間,他覺得自己一定能讓父皇吃的暢快,以后也好常來武德殿走動一下。

    裴寂心情不好,直接影響了食欲,再加上人家乃河東裴氏子弟,從小過的不比李淵差,什么百獸宴在他看來,就過于油膩了些……關西大漢們的飲食,注定是無法讓外間大閥子弟滿意的。

    他喜歡宮中的酒,每次入宮有機會的話,都要陪皇帝飲上一些,當然,這也是因為飲酒的時候,皇帝會好說話很多,可今天他卻斷然不敢多飲,看秦王又在回憶在晉陽時的日子了。

    裴寂也喜歡回憶那會的時光,尤其是和皇帝在一起的時候,只是和李世民一道追憶往昔……嗯,那還是算了吧。

    李元吉也不愿意聽到晉陽兩個字,頻繁響起的這個地名,讓他食欲全無,恨不能抄起桌上的羊腿塞進李世民的嘴巴,讓他消停一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世民終于放過了裴寂和李元吉兩個,轉開了話題,“父皇,如今朝中議論紛紛,言及軍事者十之八九,只是不知父皇心意如何……多年征戰,不曾稍歇,各部多有疲憊,以兒臣之見,不如聚集精銳,先圖一處……”

    說到這里,李世民心里也是充滿了無奈和憂郁,明眼人這會都能看的出來,局面于他李氏已分外不利。

    關西四面皆敵,薛舉,王世充敗后,好像并未能改變什么,在李世民看來,不能從如此大勝中獲利,那就是最大的失敗。

    軍將們不能從中獲得榮耀和滿足,朝中的臣子們也不能從中看到希望,長此以往,事情總歸會越來越糟。

    就像此次李建成在潼關大敗王世充一樣,軍前將領們認為自己勝了的,那都是蠢材無疑,瞅瞅朝中文武又有哪個會歡欣鼓舞?

    想到這里,李世民用余光瞅了瞅李元吉和裴寂兩個,心中厭惡更甚,這樣的人竟然還能跟他同席共飲,父皇……

    李世民稍稍晃了晃腦袋,將這些雜念拋到一邊,才繼續道:“以如今情勢,破局之策已有多人提及,兒臣就不多說了,還請父皇早做決斷。”

    李淵輕輕放下酒饌,心中卻也嘆息一聲,如今再想有些閑適時光,真的是太難太難了,做皇帝真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啊。

    領兵南下時的他,一腔壯志,有著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和膽魄。

    登基為帝時的他,滿腹豪情,想做一個不輸于文帝楊堅的皇帝,削平天下,一統海內,卻還不能像楊堅一樣,讓楊廣那樣的兒子登上皇位。

    可近十年的光陰過去,當初的一切都好像越來越遠,他的頭發白了,卻還沒能讓天下人安定下來,而他的兒子們卻在明爭暗斗,比楊勇,楊廣兄弟還要兇狠幾分。

    朕……這些年都做了什么呢……

    和李世民一樣,李淵也不愿再想下去,他看著精力彌漫,好像什么事都難不住的次子,習慣性的眉頭蹙了蹙,一些話當時就想出口,但嘴唇動了幾下,還是被李淵咽了回去。

    之前父子兩人已經爭執過一次,他不想在此事上,再駁了次子顏面,畢竟這里并非只有他們父子兩人在啊。

    “即是如此,回去之后好好思量一下,寫個條陳呈上來,要知道,各部調撥非是易事,務必要謹慎行事,以保萬 以保萬全。”

    裴寂聽到這話,心里當時就跳了跳,偷眼看了看說話的父子兩個,好像感受到了皇帝和秦王稍稍摩擦弄出來的火花,立即便垂下頭去,不言不語的端起酒杯灌進嘴里。

    皇帝要向秦王解釋什么,秦王的進言卻又沒什么不對之處,這就很危險了,裴寂就算心思有點不夠用,此時也察覺出了其中的不對。

    這讓他心里有些高興,卻又有些忐忑,因為他不知道這些火花會不會燒成滔天之焰,那樣的話,離著近的人可是很可能會被燒成灰的呢。

    李元吉插不上話,有點抓耳撓腮,思維發散開來,想著尹德妃現在應該已經知曉兄長被人射死在武德殿了吧?會不會過來吵鬧一番?

    想到這些,他到是自得其樂的又多飲了兩杯,若是能再看上一場熱鬧……嘖嘖,今日就算沒收回武德殿,這趟也是不冤嘛。

    而李世民說這些卻非是要觸怒于李淵,他緊接著便道:“還是父皇想的深遠,岸邊各部總有兵馬十余萬眾,其中不乏精銳之師,而李定安……據晉地已久,羽翼漸豐,氣候已成……所以,東邊各部人馬是原地駐守不動,還是和其他各部一樣,抽調一些精銳出來,還得父皇來做定奪。”

    至此,李淵是再沒心情飲酒作樂,不過他也知道,這并非是次子故意出難題,一旦定下大略,必然要涉及到黃河岸邊的諸部兵馬……

    而所謂的大略,其實是今后李唐的整體戰略,在東邊戰事沒有取得進展的情形之下,不光是李世民,朝中很多人其實都已經將目光轉到了西北或者是蜀中。

    這也意味著李唐來到了十分關鍵的轉折期,人們對短期內恢復晉地,或者是進兵河南失去了希望,于是便想在別處尋找破局之法。

    也就是說,李世民所言代表的根本不是他一個人的意見,作為尚書令的他,承受的壓力并不比皇帝小。

    同時這也意味著,秦王李世民是贊成這些意見的……

    李淵沉吟良久,他還在猶豫當中,因為晉地離長安太近了……登基之初,他與眾人制定的戰略是先破薛舉,再圖洛陽。

    后來李元吉丟了晉陽,一下改變了既定的戰略,破薛舉父子之后,便欲收復晉陽。

    然而,情勢至此是急轉直下,東邊一場接一場的失敗,漸漸開始拖累大局。

    到得如今,連向來主張盡快收復晉陽的次子都改弦更張了,這意味著什么,李淵十分的清楚,就像李世民方才說的那樣,李定安已經坐大,收復晉陽的希望已經越來越是渺茫。

    可李淵還是心有未甘,晉陽是他的福地,同樣也是他李氏龍興之所在,唐公的稱呼就是因晉地而來,再加上和長安只隔了一條黃河……

    好吧,人家李淵可是個“念舊”的人呢。

    “你即為尚書令,一些事……不必顧忌,先和中書眾人商議一下,兩日之后朕再召集大臣朝會時,要聽見可行之策。”

    李世民當即應下,話說的雖然含糊了些,但他還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邊各部為何難以調撥,因為那里有太子。

    現在皇帝說不必顧忌……那他也就不用再和太子客氣了。

    當然,這里面的分寸還要把握好,太子黨羽眾多,也向來不會顧忌什么大局,硬碰對大家來說都沒好處,尤其是父皇……心意左右搖擺,他在這個上面吃虧吃的多了,自然要長些記性。

    吃吃喝喝,不覺間天色已晚,將李淵的私宴攪合的一團糟,李世民才心滿意足的告辭出宮,他可是還要去跟心腹幕僚們商議一下,該怎么去跟那些重臣們說話呢。

    所以自然不會宿在宮中,也沒興趣跟兩個毫無去意的家伙耗費時光,當李世民出到武德殿外,回頭瞅了瞅燈火依稀的宮殿,心中嗤笑,古人有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殿中兩個小人像蒼蠅一樣圍著父皇在轉,可瞧父皇那樣子,還挺高興,哼,也不知我李氏辛苦得來的基業,會不會就此葬送掉?

    今日局面已是如此危急,父皇卻好像一無所覺,可能心中還在考量太子如何,秦王如何,唉,英雄老矣,早已不復當年……如果母親能看到今日之父皇,怕是也要失望的吧?

    ………………

    (今天又更出一章,不容易,在亞龍灣熱帶雨林公園玩了一圈,還能有著勁頭,阿草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