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備前宰相 > 第八十一章 壬辰倭亂(14)朝鮮請內附
  萬歷皇帝不愧是大明的中興之主,他比那些讀了幾十年圣賢書卻眼高手低看不起外藩的讀書人更早的意識到其中的危機。

  那封秀家寫的信件,他看了由看,最后還是下令錦衣衛將送情報的楊繼溏找來,他要當面問清楚這份情報的來源,以及那個究竟是誰。

  盡管在上奏情報的時候,楊繼溏依照秀家的要求進行了保密,不過也因此沒有得到大明上下官員的重視。

  不是秀家又當又立,實在是大明的讀書人太不是東西了,難免在和談的時候姐姐把自己暗通大明的事情賣給秀吉,這才要求楊繼溏保密。

  沒想到楊繼溏也真是個好漢,一個字都沒有透露出去,只是說是倭國貴人透露的情報。

  后來被上面責怪虛報情報打發到了廣西,現如今萬歷皇帝召見,卻是將這個快被人遺忘的人物再一次成配角。

  深刻閱讀了秀家提供情報的萬歷皇帝深感局勢的險峻,因此在石星作出布置之后的第三天,他下令從宣大臣抽調精兵1.6萬人進駐天津專待倭警。

  彼時正好有一批江南的大約7、8萬石漕糧運抵京師,萬歷皇帝直接下旨將這批漕糧充作軍糧發往遼東。

  由于秀家在情報上面說日軍裝備了極高比例的火繩槍,因此萬歷皇帝下令從福建警備荷蘭的神機營中調回500人,更是將素有善于使用火器的將領陳璘調入神機營為將領。

  萬歷皇帝要求陳璘盡快檢點神機營裝備,若有確實上報工部補損,查漏補缺,若有不足上報朝廷增買。

  因倭國是島國,不論是登陸朝鮮還是大明,船只都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為了摸清楚倭國水師的清理,萬歷下令山東巡撫,派出船只前往朝鮮,確認倭國水師情況。

  種種跡象都表明,大明......至少大明皇帝,在還沒有接到朝鮮明確的請求入朝的求援請求之前,已經決心用武力評定朝鮮倭亂事宜。

  前文已經不止一次說過,在沒有發現豐富的鈾礦和稀有礦產之前,朝鮮這個地方對于中原王朝都顯得有些雞肋。

  而且他的地理位置非常關鍵,每當東方出現了強大敵人時候,朝鮮的地理位置都非常關鍵。

  晚明時候針對清朝的朝鮮,晚清時候針對日本的朝鮮,新中國建立之后針對美國的朝鮮都都得到了驗證。

  而現在,恰恰是朝鮮半島戰略價值體現的時候。

  萬歷皇帝非常敏銳的意識到,面對像日本這么“強”的威脅,必須要“御敵于國門之外”。

  因為他很清楚大名在遼東的統治,不論是當初的奴兒干都司,還是現在的遼東都司,真正控制只有遼東平原呢一塊地盤。

  他好像一個公雞的頭顱遠遠的伸在外面,而遼西走廊是這么單薄,直面北方時和時逆的蒙古諸部。

  而在遼東平原東部,是大量的以女真為首的土化諸部。他們之所以凝聚在大明麾下,不是因為大明給了他們一個XX指揮使的官職,而是他們附強的性格,想要在大名庇護下罷了。

  ….但是如果遼東成為了主戰場,那么這群羈縻部落是否會依舊忠心耿耿?又或者如當年蒙古軍中的色目人一樣,成為倭寇侵犯大明的先鋒?

  除此之外,身為一名有著遠大抱負理想的君王,他始終抱有一顆保境安民的心。

  在其繼位的前20年中,多次下令沿海諸省,要將外洋攔截于外并予以消滅。

  因此,從這些安排的時間點可以看出,對于這個年輕的皇帝來說,朝鮮發生了什么他根本不關心,朝鮮是帶路黨還是受害者他也不在乎,對于他來說1個敵人還是2個敵人都是只有“戰之”這一個選擇。

  然而萬歷皇帝的雄心并沒有得到大臣們的支持,彼時前首富王家屏剛剛告老還鄉,整個內閣只剩下了已經70歲的趙志皋,一個人全挑內閣諸事。

  人家已經活了這么久了,早就是官場老油條了,內閣只有一名輔臣,這中石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此根本約束不住群臣。

  再加上眼下朝廷正面對寧夏之役,確實沒有精力再東邊再開戰場,因此朝中便有了反對援朝的聲音。

  反正現在朝鮮也沒有正式求援,貿然出兵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到時候反倒被其他藩邦認為我天朝別有用心,落人口實。

  寧夏之役與萬歷朝鮮之役、播州之役并稱萬歷三大征,但是寧夏之役的規模與后兩個不可同日而語。

  寧夏之役本身是因為一名戍邊的蒙古明將哱拜不滿朝廷,與當地守軍勾結占據了寧夏城反叛朝廷。

  寧夏亂兵的規模將將過萬,而大明已經調撥了遼東、宣大、山西、浙兵、苗兵數萬人圍攻寧夏,雖然還沒有看到勝利的曙光,不過寧夏之役從萬歷決定動手的那一刻起便已經勝券穩操。

  而萬歷朝鮮之戰不一樣,盡管此刻還沒有開戰,但是萬歷皇帝已經明顯的感覺這一次的倭寇來勢洶洶,他需要盡快平定寧夏,才能抽出兵力解決倭寇。

  在此之前,他需要盡可能的完成倭寇的情報收集,情況允許的話,先派一部分軍勢入朝拖住倭寇,等到寧夏那邊解決了,自然可以安心的去收拾那只不知天高地厚的野猴子。

  群臣議論紛紛,趙志皋自然也不敢批紅,這封圣諭就這么以中旨的方式發去了遼東,好在此刻的明朝皇帝還沒有被這群讀書人架空,中旨發出去還有效力,很快就送到了遼東總督蹇達手中。

  蹇達看著這封諭旨看了半天沒明白萬歷皇帝的意思,主要這2萬兩銀子和派出的軍隊數目實在太過尷尬,拿去出兵抗倭完全不夠,用來接朝鮮國王李昖入京卻是太過富裕了。

  好在遼東巡撫郝杰是個人才,最關鍵的是他是當時大明朝時期少數對日本有興趣的官員,搜集了很多日本的資料。

  后來他將這些資料整合在一起,寫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日本文化及歷史考據的論篇《日本考》。

  ….有的時候真的覺得這個時候的大明很幸運,永遠在關鍵的地方有關鍵的人在,不像50年后的大明朝廷,官員盡是無能口嗨之輩。

  郝杰看過諭旨很快理解了萬歷皇帝的意思,向蹇達解釋了其中的深意,很快蹇達便下旨派出馬步軍1000人,分為兩部入朝。

  然而命令還沒有下達,就從朝鮮那邊傳來消息,日軍已經進入朝鮮陪都平壤,朝鮮八道已盡數淪喪敵手!

  后世的人很難理解朝鮮王李昖對金命元等人的信任,明明漢城、臨津江一潰宰潰,可是他依舊將其任命為平壤守備的將領,最后結果就是日軍尚未臨城,他就棄城而走。

  日軍一開始還不放心,認為朝鮮軍在平壤必有埋伏,等過了大半天確認城內只有百姓之后,才放心入城,彼時金命元早就熘之大吉了。

  聽到平壤陷落的朝鮮王李昖終于反應過來這些國家要沒了,派出有禮曹參判兼大提學李德馨為首的高規格使團,再赴北平向大明求援。

  兩日之后,位于遼陽的遼東都指揮使司衙門內,總督蹇達焦躁不安,日軍推進的速度超乎了他們的想象,他只能又找日本通郝杰商量。

  郝杰則對他說“如今局勢危如累卵,朝鮮求援使者兩過遼陽,求援意思已經非常明顯,大人還有什么可以猶豫的呢?

  若是戰火燒到了大明你我皆會下獄問罪,若是大人處置得當,阻敵于過門之外,則是利國利民大功一件啊。”

  蹇達深以為然,下定決心出兵,他詢問麾下諸將誰愿意領兵入朝,諸將皆因為沒有朝廷諭旨不敢出聲,為由一名喚作祖承訓的副總兵表示愿意出兵,因此蹇達便將命其領本部入朝。

  同時為撇清責任,他向兵部行書說朝鮮局勢已經糜爛,我是逼不得已這才選人出兵的,你上面到底怎么處置,快點給個章程下來。

  沒過幾日行文便被回了過來,兵部尚書石星親筆所寫,表示皇上已經確認武力低倭的方針,具體細則讓他們自己來定。

  這份行文無疑給了蹇達調動軍隊入朝的行為打下一針強心劑,再次向朝鮮增派軍士1000人,截至目前入朝三波人馬一共出兵3354人,軍馬3522匹。

  這是此前郝杰為蹇達準備的人馬,全是遼東的鐵騎精銳。

  6月17日,當第一只明軍來到義州城外的時候,依照禮儀朝鮮國王需要在城外迎接天兵。

  見到郭夢征的時候,他居然沒忍住哭了出來,一個勁的拉著郭夢征的手說著“皇恩罔極”。意思是大名對我實在是太好了。

  此時的郭夢征不過是一個試千戶,面對朝鮮國王的態度有些不知道如何時候,只能趕忙抽手說道“朝廷的命令還沒有下來,我們是先過來幫忙的一批人。”

  片刻之后,在下屬的提醒下郭夢征這才對著李昖說道“郡王請安心在義州帶著,若是倭寇打過來自有我們迎戰,你只需為我們準備糧草就行了。”

  ….誰知李昖答道“我在義州來就是為了等義兵到來,如今天兵既已抵朝,還請幫我將遼東船只收攏一下,我好跨過鴨綠江投奔大明去了。”

  這話說的直接把我們郭夢征試千戶說愣了,他接到的命令是應援朝鮮保護國王李昖,可沒有說內附的事兒啊。

  細問之下這才知道,原來李昖在從平壤撤出之后就有了逃到大明避禍的心思,只是大臣這邊強烈反對,一直說之類的話。

  前面他倒還有些勇氣,但是大同江防線被輕而易舉的攻破之后,此刻的他似乎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要逃到大明去了。

  甚至讓李德馨帶去的書信就有一份自己寫給遼東都司和大明皇帝的正式咨文提到了內附的事兒。

  至于群臣議論紛紛的朝鮮王不能離開朝鮮的話題,他打算讓光海君領著一批大臣留在朝鮮,甚至前往咸鏡道建立分朝,那邊還有江南4鎮和關北六鎮近萬精銳在,抵御到大明出兵應該不難吧?

  可是他卻不知道的是,關北六鎮精銳早就在幾日前喪于鶴城,江南4鎮即將面對精銳的日軍豐春軍團的征伐,等到朝鮮王再派人聯絡咸鏡道的時候,咸鏡道就已經成為其口中的“逆窟”州了。

  郭夢征只是一個小官,對于朝鮮王李昖的請求不敢做主,確實派人快馬通知遼東都司,遼東都司派人來安撫朝鮮王李昖。

  主要是朝鮮潰敗的太快了,遼東都司的人都開始懷疑去年有言論說朝鮮聯絡日本的事兒會不是是真的,哪有在3個月的時間里淪喪3000里土地的國家啊?

  可是李昖非常堅決,彼時萬歷皇帝批復又沒有到,蹇達無奈只能允許朝鮮國王渡過鴨綠江在寬奠堡駐蹕休息。

  但是這李昖是鐵了心要內附了,不僅三天兩頭的給大明皇帝萬歷寫信,更是這個時候還寫了一首詩。

  詩曰:國事蒼黃日,誰能李郭忠。去邠(bīn)存大計,恢復仗諸公。痛哭關山月,傷心鴨水風。朝臣今日后,寧復更東西。

  等到了1個月后,萬歷皇帝終于煩不勝煩,派內閣作出答復:

  一、你得約束朝鮮給我頂住,我解決了寧夏馬上就來。

  二、如果真的頂不住了,內附也可以,但是不許來北京,只許在寬奠堡帶著。而且人數不能多,只能幾百人。

  三、等仗打完了,你哪兒來的滾回哪里去。

  似乎是害怕李昖不解其意,內閣特別讓楊紹勛親自去給李昖解釋,提醒他是朝鮮國王,朝鮮上下都看著你呢,你跑了朝鮮全亂了,必須就地組織抵抗拖到我大軍到來。

  作為明粉的作者,每當這個時候,以后世的眼光來看,一直很難理解為什么大明要錯過這么一個吞并朝鮮的好機會。

  但是后來聯系萬歷朝前后的動靜作出猜測,彼時對于萬歷來說確實不是接受朝鮮內附的機會,因為他需要朝鮮國王這個象征給朝鮮軍民信心,才能拖到寧夏之役結束。

  朝鮮國王李昖也非常雞賊的,在收到大明朝廷的回信之后就再也沒有上書要求內附過,好似這不過是走了一個過程。

  或許哪怕當時大明沒有打寧夏,國力充盈富饒強盛;又或者李昖真的鐵了心要內附,即便大明朝廷回文之后他依舊提請,或許拖到寧夏結束之后,大明大軍入朝之時,萬歷皇帝會真的接受朝鮮的內附請求。

  如果真的是這對于的話,朝鮮或許就此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的一部分了......然而,歷史沒有如果。

  .

  日月合明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