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備前宰相 > 第七十五章 壬辰倭亂(八)加藤清正進入咸鏡道
  本章開始之前,做一下解釋。

  前文提到的朝鮮府兵并不是大家認為的明朝衛所兵或者唐朝這種免稅但是鎧甲馬匹自備的府兵,朝鮮的軍隊要是有這樣的戰斗力也不至于潰的這么慘了。

  雖然朝鮮立國之初學習明衛所制度,建立了府兵制的初身,但是200年下來這些有地良名要么被兩班貴族壓迫兼并,要么自己往上爬成為新的兩班貴族繼續壓迫別人,朝鮮衛所府兵的兵員早就已經枯竭了。

  這100年來朝鮮南北因為吃不下飯的百姓上山為寇,或者直接扯旗造反的數不勝數,朝鮮正規軍居然可以與之戰成五五之數。

  后來朝鮮學習宋制,花錢招撫流寇為府兵,既填充了兵員,又可以讓他們賤民去自相殘殺。

  當然為了保證這群府兵不會反咬自己主人一口,這時候的府兵基本是不著甲的,在糧餉上雖然標稱有禁軍的一半,但是實際上是最低限度供應,保證你餓不死不會再造反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的府兵別說學習戰陣了,會拉弓射箭開火銃的都不會有多少,戰斗力可能還比不上本縣、本府、本道從良家子中招募的衙丁強。

  所以別看府兵掛著官軍的名頭,他們的真實戰斗力可能還打不過捉捕盜匪,維護治安的片警。

  當然朝鮮為了維持鎮壓府兵,在各道府兵和各府駐守府兵中依舊會從本道、本府招募依舊有田畝的良家子入軍,不僅如立國初免稅,甚至由朝廷提供軍備還有正常的軍餉拿。(可能扣的少一點)

  這些良家子的戰斗力堪比朝廷的部分禁軍,一般單列一營由朝廷禁軍下放裨將管理,作為監視冗兵的保障。

  在這種常年沒有什么錢拿,飯又三天吃3頓半饑半飽的床狀態下,你指望這群家伙有什么戰斗力?

  這也是為什么忠州之戰府兵一觸即潰,溫陽城外聽到王京陷落之后府兵帶頭叛變的原因。

  對于他們來說連給他們發餉銀,給他們飯吃的朝廷都沒了,他們還賣什么命啊。

  臨津江之戰戰果太過顯著,以至于切實影響了朝日雙方的判斷。

  臨津江戰后,朝鮮軍隊士氣消沉,人心渙散。畢竟臨津江不是小川,列河而守握有地利,在兵力上還有人數優勢,可是居然被日軍一鼓而下,切實打斷了朝軍上下的信心。

  朝鮮方面的軍隊別管人數有多少,遇到日軍就是一觸即潰,甚至有數百人的朝鮮兵被十幾人日軍散兵追著跑的情況。

  軍隊的士氣和對戰勝對方的信心是維持軍隊組織度最重要的東西,一只軍隊喪膽之后的表現在50年之后,以及350年后的中華大地上多次上演。

  臨津江之戰后朝鮮王朝很難在組織出一只7~8萬人的軍勢,再說就算有這么多人,他們又有多少有膽氣上場廝殺呢?

  面對這樣的局面,即便日軍還距離平壤還有好遠一段距離,朝鮮李昖依舊決定從平壤北逃至義州。

  也不知道是不是小西行長和宗義智突發奇想,還是覺得最初騙秀吉不太合適,想要找補一下。

  居然派人書信與朝鮮國王,重申日軍是【假道伐明】,只要朝鮮國王降服日本,派遣王子入質日本,就保留其北部5道的領土。

  從后世歷史考古的角度來看,真的很難理解小西行長和宗義智的腦回路,前期明明知道朝鮮不可能投降,卻騙秀吉朝鮮愿意投降。

  現在秀吉對朝鮮失去了耐心,下達了對朝鮮作戰的命令了,卻又想著怎么勸降朝鮮。

  而且現在對于朝鮮來說其主力已經退回黃海道以北,日軍雖然沒有完全控制南部,但朝鮮王朝也失去了掌控力,這個時候許諾歸還京畿、江原二道,誰給他的膽子亂開條件?

  朝鮮朝廷收到小西行長的勸降信之后,假借需要商議為由打算拖延時日,實際上又加派多名使者前往北京向大明朝廷求援。

  至6月3日,小西行長磕磕絆絆終于來到大同江邊。

  黑田長政自渡過臨津將就與其分兵,開始對黃海道諸城進行壓制。

  加藤清正好不容易越過黃海道和咸鏡道之間的老人峴,來到咸鏡道最南端的安邊,想要開始對咸鏡道進行攻侵。

  在秀吉【八道國割】的戰略中咸鏡道就是交給豐臣秀家和加藤清正負責的,兩人在拿下咸鏡道之后還要負責從朝鮮右路對大明東北女貞羈縻部落的攻略。

  望著安邊城頭的龍膽五七桐紋旗幟,加藤清正怎么都想不到,自己這邊這么順,除了在臨津江對峙了十幾天之外,幾乎是一路暢通無阻的北上的,照理說咸鏡道應該被我所占據啊!

  而且豐臣秀家是要先對江原道展開攻侵之后,再北上咸鏡道的,為什么他們會比自己先一步來到咸鏡道呢?

  他怎么都不會想到,真田信繁接到的命令是,進入江原道之后火速北上,優先對江原道南部的平原產量區進行控制。

  也就是咸鏡道南部臨海的安邊、德原、文川、高原、永興、定平、咸興一線。

  這塊地區有點像是越南的中部的藍江平原,是咸鏡道少有的平原產糧區,民生也相較北部要好的多,因此朝鮮在這里的掌控力較強。

  而這種相對富饒的地區就容易犯朝鮮南部其他地區一樣的錯誤,那就是兩班貴族對平民的土地兼并。

  真田信繁進入咸鏡道之后,一路向北攻到永興,利用北部的山脈修筑倭城拒守,阻止北部朝鮮官兵的南下的道路。

  憑借握在手中的半塊平原,真田信繁拆開秀家交給自己的第一份錦囊,上面要求自己對已掌控地區的土地進行清理,將土地從兩班貴族中搶回來分給他們的佃戶。

  再者東咸鏡道西北部的蓋馬高原內招募不愿意服從朝鮮管制的逃民,以征募他們為軍為條件,向他們分發土地。

  很多佃戶祖上都是闊過的,曾經都是有田有產的良家子,沒有辦法了才會賣身為奴,少數感嘆世道不公,但是不愿意屈從的就會逃到北部的山區自成一系。

  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受到以兩班貴族為首的朝鮮朝廷的壓迫,現如今日軍反而像解放者一樣,將土地從兩班手中收回來,不僅對他們秋毫無犯,反而給他們分發農具和種子,保證眼下春耕夏收的順利。

  他們多少都是聽說過倭寇在南方橫行的故事的,從南道北口傳口的難免會變得夸張,因此日軍在他們腦海中是惡魔的代名詞。

  可是真的當真田信繁到了這里,他們才發現除了對兩班老爺們比較兇悍之外,對于我們這些賤民的態度可比老爺們好太多了,這哪里是惡魔啊,簡直是神仙老爺。

  他們在朝鮮老爺統治之下永遠是與畜生畫等號的奴仆,可是日本老爺一來,成了有產業的自由民。

  為了維護自己來之不易的財產,他們自然有更多的積極性舍身去保護。因此當真田信繁征募士兵的告示張貼出來之后,應征者絡繹不絕。

  可惜他們過去過得太苦,身體素質太差,也就山區的逃民身體素質好一些。

  饒是如此,在短短幾日之內真田信繁依舊招募了3000多朝鮮人為兵,其中500多身體素質好一些的單獨成一軍與自己一道守備永興,其他1萬多人在后方交給慢慢訓練發展。

  對于訓練優異的人,真田信繁會分發甲胃,讓他們成為軍隊中的精銳。

  在控制安邊之后,真田信繁就與在外海停泊的瀨戶家正聯系,瀨戶家正的商船隨即靠岸,給他補給了一波緊要的物資,其中就有從日本收集來的長槍、武士刀和鎧甲。

  其中鎧甲大多是日本軍隊中逐漸淘汰的腹當、腹卷和胴丸,有些都是秀家這兩年時間趁著武士和足輕低價甩賣的時候收攏的武備,有些則是秀家這些年收集的戰利品。

  隨著鐵炮在日本大行其道,當世具足成為主流防具,這些在鐵炮面前失去防御力量的鎧甲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要知道現在就連日本的足輕身上穿著都是當世胴,這種老式的鐵包皮,或者皮夾縫鐵片的甲胃已經在日本逐步淘汰。

  但是就算是淘汰的甲胃,用來裝備蝦夷仆從軍和朝鮮仆從軍這些連甲胃都沒有部隊已經是很不錯的裝備了,也算是物盡其用。

  朝鮮泥腿子哪里見過甲胃這種東西,就算是去當衙丁,又或者是良家子去當府兵,朝鮮兵備道下發的軍備中五個能有一領鎧甲已經謝天謝地了。

  至于中這領鎧甲是不是循環利用的,里面還有沒有鐵片,這種事情就不要深究了。

  因此當加藤清正抵達安邊的時候,駐守安邊城門的是十幾個背后插著龍膽五七桐紋,身上穿著腹卷、胴丸,頭頂一個朝鮮式鐵盔,說朝鮮話的朝鮮人。

  人還沒開口說話之前,加藤清正還很疑惑,向來以闊綽聞名的豐春家,什么時候居然有這么落魄的士兵了?

  聽到對面對著自己議論紛紛說的都是朝鮮話,加藤清正的家臣差點以為是敵人假扮的。

  要不是此時戶田勝成出面解釋,加藤清正可能真的要對著這群仆從軍刀兵相向了。

  戶田勝成過去是丹羽重臣,后來出仕豐臣秀長也頗受重用,雖然說不上是家老格吧,但也是侍大將的級別了,與加藤清正等人也都認識。

  有他作保之下這才聽說了這些人乃是心向日方的朝鮮百姓,被征召過來從軍。

  感嘆于秀家的天馬行空,他隨即決定要在咸鏡道和女真那邊也參照秀家的操作扶持仆從軍為自己作戰。

  加藤清正詢問戶田勝成道“你家大人如今何在?”

  加藤清正詢問的是花房正幸,因為自從名護屋一別之后,他一直以為花房正幸領銜的日軍就跟在自己身后。

  但是今朝發現第四兵團居然先一步抵達咸鏡道,更是在這里發展布政了一段時間,因此產生了好奇。

  然而戶田勝成不會告訴加藤清正花房正幸還沒來咸鏡道的事,更不會告訴他咸鏡道現在只有3000日軍和6000朝鮮仆從軍的事,他只是告訴加藤清正說道“先鋒大將真田大人正領著人對咸興展開攻勢。”

  是的,真田信繁本來以為朝鮮關北六鎮和北江四鎮會在自己抵達咸鏡道之后,南下對自己進行阻擊,因此占據永興之后隨依據地利修筑倭城防備。

  可是如今二十幾日過去了,撒出去的探子和從山區歸來的流民都說沒有看到鎮北六軍南下的動向,從水師帶來的情報來看,關北六軍也未有調動的痕跡。

  所謂關北六軍指的是駐守咸鏡道東北角,摩天嶺以北穩城、慶源、種城、慶興、會寧、富寧六鎮的官軍。

  這塊土地是朝鮮從女真部落手中搶來的,在朝鮮過往的500年歷史中,朝鮮和女真部落為了圖們江兩岸的土地發生了多次戰爭,雙方互有侵占。

  直到1433年朝鮮世宗發動婆豬江戰斗,將鴨綠江、圖們江南的女真人據點全部摧毀開始,勐哥帖木兒遇害后,建州女真實力減弱。

  1434年朝鮮將慶源府北移至蘇多老;將原置于石幕的寧北鎮移至伯顏愁所,后又移至阿木河(斡木河),置會寧鎮。

  1435年,朝鮮在伯顏愁所的寧北鎮設設立鐘城郡,以鎮節使兼知郡事,后該郡移愁州,升都護府。

  1437年,于孔州置慶興郡,后升都護府。1440年,于多穩置穩城郡,“遷慶源及吉州以南,安邊以北各官戶實之”,翌年升都護府。1449年,朝鮮于石幕增設富寧鎮。

  至此朝鮮在圖們江中下游南岸地區共置六鎮,合稱東北六鎮。

  朝鮮招募民夫修筑邑城、設置鎮堡。沿圖們江,從會寧的禿山煙臺起,直至慶源訓戎鎮修筑了數百里長城和數十個城堡,獎勵移民,動員南部農業人口向六鎮遷移,朝鮮這才徹底有效支配圖們江南岸地區。

  前文說過,朝鮮最初是依照明制,實行過免稅的衛所兵制度的,但是后來隨著上層的腐敗逐漸廢弛。

  為了防備圖們江以北的女真人再次來犯,朝鮮將全國各地部分失地的軍戶遷移至咸鏡道安邊等地給予土地鎮守北境。

  但是后來連安邊的軍田都開始被兩邊貴族侵占,朝鮮又將部分軍戶遷移至這里形成了新的軍屯衛所。

  由于這里直面北地女真,再加上環境較為惡劣,目前兩班貴族的手還沒有伸過來。

  根據規定,關北各鎮的兵力大約在1000~1500人,都是征募在本地屯駐的軍戶為兵,軍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除了關北六鎮之外,咸鏡道還有一只較早的軍戶屯守部隊,那就是在鴨綠江沿線慈城、虞芮、閭延、武昌四城(中國東北通化市、白山市對面)。

  這里地處蓋馬高原,環境甚至還沒有關北六鎮好,所謂4鎮兵馬實際上本地軍戶只有幾百人,為了防備女真,朝鮮專門調集了2000禁軍,帶著黃海道、京畿道3000府兵增駐。

  這兩只兵馬的總人數超過了1.5萬人,是真田信繁起初最為畏懼的,因此才停駐永興興建防御設施不敢再上前。

  可是后來情報說江南4鎮看起來似乎沒有這么多兵力了,關北六鎮又按兵不動,再加上有消息說加藤清正已經在北上咸鏡道的路上,這才趕忙帶著麾下2000軍,以及1000仆從吧雄永興北上,對定平和咸興展開攻略,鎖定勝利果實。

  其實他不知道的情報是,受朝鮮國王的命令,朝廷支援給江南四鎮的5000兵馬已經被調去了平壤,眼下江南四鎮的總兵力不超過3000,要守備這么長的鴨綠江,誰還有功夫來管他。

  若是這個情報早些為真田信繁所知,或許此刻都已經北上進攻吉州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