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備前宰相 > 第五十三章 200萬石大名竟找不出1人陣代統軍
  天正十九年八月二十一日,豐臣秀次受秀吉的舉薦,以平定奧羽一揆之功,晉位從三位權中納言,算上此前加封給他的近江30萬石,豐臣秀次在身份和知行上都已經是豐臣家不可辯駁的第三人。

  只是他這84萬石并不是那么實在,秀吉麾下的如木村重茲(1.2萬石)、粟野秀用(1萬石)等家臣本來就是萬余石的知行,如今全部都劃入他的帳下,專為他的家臣。

  除此之外筑后乙隈城主堀尾吉晴(6萬石)、近江八幡山城城主(3萬石)宮部宗治、富田一白(萬)也轉封至其麾下擔任家老。

  將這些老家伙轉封不可能不給補償,平均每人獲得5000~1萬石的加封,光是安置這些老家伙就占去了豐臣秀次一半多的知行。

  從秀吉以上的安排來看,他顯然依舊不放心豐臣秀次對領地的治理能力,因此給他的都是一些內政能力出色的家臣。

  像堀尾吉晴就是秀吉最早的奉行眾之一,給猴子勤勤懇懇打工20多年,最后還要去給秀吉的親外甥打工。

  除了以上這些參與鎮壓奧羽一揆的大名之外,秀吉還趁著這次大勝的機會,場次了秀次的弟弟秀勝備前岡山15萬石的知行。

  這塊領地早在小田原之戰后,就被秀吉用關東的知行從秀家手中換了過來了。

  ,這塊領地在此之前一直是宇喜多家的私領,被直家和秀家兩代人深耕了很久,知行數從22萬石提高到了28萬石,是一片開發許久的熟地。

  而且最關鍵的是,在秀家的開發下這里有著關西最繁華的港口和商町-----岡山町,逐漸替代了博多對明和對朝鮮貿易的份額,每年光商貿收入不下10萬貫。

  以秀吉恩似不恩外的個性,像這么美的一塊地肯定是要給自己的親屬大名的。

  更不用說這里還有著絕佳的地理位置,控制住備前就等于扼守住西國大名上洛的重要通道,別忘了在西國還有一個強力外樣毛利家的存在!

  這個時候你打開地區看一下,你會發現在京都的北側有豐臣秀次把手,東面有豐臣秀長的存在,可是西側卻沒有一個親藩大名鎮守。

  可惜秀勝此前沒有什么軍功,原本九州混了一點資歷嫌棄6萬石太少被剝奪了本領去大哥秀次家吃飯。

  此次九州之戰秀勝并沒有參戰,但是秀吉依舊給予了封賞,理由是其管控大軍后方糧餉有度,至于誰的糧餉,答曰:兄弟豐臣秀次家的。

  就憑這么一點功勞,直接從一介白身提拔為岡山15萬石大名,“三豐”的存在,也不知道山內一豐聽到這個消息會是什么感受。

  所以有的時候老板要提拔你的時候只需要一個理由,甭管這個理由外人看來多離譜,你只要有借口他就會給你提拔。

  你信不信這次要不是秀次走得急沒帶上秀勝,羽柴秀勝要是與秀次一齊北上奧羽,秀吉可能給秀勝定一個3番功,直接把備前全領都賞賜給他?

  從秀吉給秀勝備前半國15萬石,剩下的一部分依舊藏入來看,秀吉顯然就是這么打算的,只等秀勝在接下來的征朝中立下戰功,一定會給予賞賜。

  別看現在秀勝只有15萬石,甚至有人覺得就算給備前全領都只有28萬石,根本扛不住毛利家小80萬石的體量啊。

  但是你別忘了備前可是有著前兩年秀家花重金修筑的山城岡山城,他就坐落在山陽大道的山上,控制著瀨戶內海最重要的水道和商道,西國大名想要上洛,岡山城是避無可避之城。

  有這座堅城在手,憑借秀勝15萬石的體量也能征召來5000士兵了,堅守到秀吉主力到來一定沒有什么問題。

  雖說岡山城的修筑還沒有徹底完成,但是前田玄以不是負責了最初的設計方案嘛,再說最終稿秀家手里就有,到時候跟著繼續增筑就是了。

  至于資金,自然是自籌一部分,秀吉再負擔一部分了。

  秀吉對于秀勝這樣的小藩也沒有了防備的想法,不會想要靠工程消耗的心理,自然不會像逼著秀家一樣加快進度。

  秀吉預料不到自己只能再活7年,在他看來岡山城只要慢慢修就行了,修上10年也沒有關系,自己難道連10年都活不了嗎?

  而且秀吉對于自己的親藩,總有一種特別的蜜汁自信,別人都說自己的親兒子看得最清楚,秀吉對于自己的親兒子看得是最迷湖的。

  他總覺得自己的親兒子、親藩可以像自己一樣強大,對秀次是這樣,對秀賴也是這樣看。

  此次對待秀勝,雖然僅僅轉封了半國15萬石,但是卻將將備前另外半國美作全領握在手中,就是打算等秀勝在朝鮮打了打勝仗之后好加封的。

  可是他怎么就能確定秀勝有可能在朝鮮打出大勝仗呢?

  盡管對岡山多有不舍,更不愿意看到岡山被交到一個與自己每一關系的大名身上,但是眼下情勢比人強,秀家也知道認下這口氣。

  好在秀吉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見到秀家這么順從,免去了此前為征伐奧羽貸給秀家的5萬貫軍費,并給出了額外3萬貫的補償。

  理由自然不能是“心理安慰費”而是資助秀家加快吉備轉封關東的資費。

  至于此前秀長資助給秀家的近10萬貫,在秀家就其一命的時候就已經被秀長抹去了。

  此刻既然封賞已經下達,時間又已經來到下半年,距離秀吉聚兵的日期更近了,秀吉在與蒲生氏鄉等諸大名離別之前,特別叮囑他們對做好對朝征伐的準備。

  此時此刻,距離其預計出兵的日期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可是整個日本都已經知道了關白將要對朝鮮作戰的消息。

  早在今年開春,即3月份,秀吉便向天下諸大名下達了兵役征召的命令,要求四國、九州600人、紀州500人/萬石。畿內400人/萬石。

  駿河、遠江、三河、尹豆300人/萬石,由此以東,200人/萬石。尾張、美濃、尹勢、近江350人/萬石。若狹、越前、加賀、能登300人/萬石。越后、出羽200人/萬石的標準征召士卒。

  現如今奧羽初定,秀吉免去了因為動蕩受影響或者轉封的大名的兵力,但是像南部、安東、小笠原、最上三家依舊需要按照萬石200人的標準動員。

  此次檢地及加封之后,小笠原秀貞確認領有巖代國領33萬石,需要依照兵役要求征召6600人,最上義光檢地之后知行30.5萬石,需要提供兵員6100人,安東實季檢地后知行12萬石,需要提供2400人,南部信直12.9萬石知行,需要征召2580人從軍。

  當然這6600人不一定全是戰兵,后世歷史學家在聊到萬歷朝鮮之役時候,日軍戰/輔兵編制比例時候,普遍引用小西行長家臣五島純玄家的數字。

  這位家臣1.4萬石的知行地,總計需要提供705名士兵,但是其中有標注水手200人,民夫318人,因此戰兵應該只有187人,比例是27:73。

  事實上這樣理解日本的兵力配比是不合適的,在中國視為民夫的這部分,在日本其實應該視作征召足輕。

  之所以不說是農兵,是因為當時的日本軍制已經改革,進行了兵農分離,嚴格意義上的征召農兵已經從日本戰場上逐漸消失。

  這個時候的日本主要軍隊,已經改為由少量脫產常備為核心,帶著大量擁有土地的武士、富中農為主的旗本組成的半職業化軍隊。

  即便是改制較晚的關東、奧羽、九州等地,在給秀吉提供朝鮮兵員的時候,也多是一些自發的愿意去博取利益的半職業軍人。

  包括上面的水手200人,也不能單純的理解為操作船只的水手,日本的水手本質上就是倭寇,一樣的兵民不分家的。

  因此五島純玄家的705人應該理解為187名武士或常備足輕帶著200名半職業倭寇水手,以及318名半職業的征召武士、足輕北上朝鮮。

  當然向小笠原秀貞、安東實季、最上義光這些北國大名,動員兵力歸動員兵力,實際出陣的要求并沒有這么多。

  根據《太閣記》《天正記》和《松浦叢書》記載,為了應對突發的情況,許多大名被允許留部分兵力于領內,有些大名在開展之后被賦予了重要地區鎮守的職務,有些大名則在九州待命。

  像剛剛提到的小笠原秀貞等人,秀吉便要求他們只需要代一半的兵力南下待命即可。

  這一點你從歷史上小西行長24萬石大名,實際渡海7000人就可以看出,實際出兵比例只是290人每萬石,說明他有一半的兵力被留在了本領。

  當然啦,沒有點到名字的大名不是說免了軍役狀了,這可是為關白秀吉開疆拓土,你作為大名怎么也要表現一下忠心不是嗎?

  因此或多或少的會帶數百人前往九州聽候調遣,就好比歷史上的安東實季就帶了100人,最上義光才帶了500人,尹達政宗才帶了1000人南下。

  這與他們當時的知行完全不相匹配。

  秀家當然也收到了軍役狀,秀家的領地分為東西兩地,根據要求尹予領17萬石需要提供兵員10200人,關東八州經檢地并淺野長政復核后知行為194萬石,需提供38800人,總動員合計49000人。

  根據此前秀吉給出的恩惠,動員兵力減半,實際需要動員24500人,留一半駐守本領,實際前去就九州等待出兵的兵力是12250,索性湊個整給個12500人。

  就這,還不一定會到朝鮮去,歷史上德川家康就帶了15000人在平戶吹了2年的海風。

  秀家此刻回不去河越城,自然無法操刀動員兵力的事兒,因此只能派侍從寫一封信送去關東,讓長船貞親負責領內動員事務。

  此戰秀家打算用來練兵,就算不去朝鮮,也可以適應一下遠距離的調動拉練。

  因此秀家決定以常備:守備:預備以2:4:4的比例進行動員,也就是常備2500,守備5000人,預備征召兵5000人。

  秀家深知朝鮮是一片泥潭,因此并不愿意自己的核心兵團消耗在這里,因此秀家明確表示,在奧羽大放異彩的真田信繁所部赤備隊不會出戰朝鮮。

  至于此戰出戰朝鮮的總大將,秀家麾下實際上并沒有特別合適的將領。

  岡利勝、花房正幸被勒令隱居,長船貞親是筆頭家老不能輕動,明石景親需要鎮守尹予,監管銅山和琉球事務,每個人都至關重要。

  秀家此前是打算讓藤堂高虎掛帥,可是這后來蝦夷總督缺人,無奈只能讓他先去蝦夷頂上去。可是蝦夷的窟窿頂上了,對明征戰的窟窿又開了。

  有的時候別看秀家是200萬石的超級大名,麾下家臣武士數以萬計,實際上真正拿得出手獨當一面的大老好像真的沒幾個。

  本來秀家是有機會臣從化左久間盛政、立花宗茂、長宗我部信親等人的,若是他們此刻在秀家手下為家老,此次出陣朝鮮哪里會有選統帥的糾結。

  可是秀家并不能未雨綢繆那么久,當時將他們樹立為大名獨立出去,作為盟友輔助秀家確實是最優的安排。

  現在思來想去秀家麾下的14位家老,去掉長船貞親、明石景親、藤堂高虎三個不能動的,剩下11個居然沒有指揮過萬人以上規模大戰的經驗。

  別說萬人以上規模了,很多人此前都只指揮過自己的備隊,在上面反正有秀家或者老一輩家老撐著。

  而像成田氏長、香川之景這樣的,別看年級不小了,以前也是大名的身份,可是知行可沒那么多,實際麾下的兵力也就1~2k之數。

  太田資正倒是指揮國古河公方對北條家的戰爭,規模足有上萬,但你好意思讓一個70歲的老人家掛帥遠征嗎?

  思來想去之后,秀家還是決定前去秀吉那邊陳情,請求秀吉寬恕岡利勝、花房正幸與颕娃久虎三人,好讓他們能夠帶兵出陣朝鮮。

  這樣一來有兩個好處,其一就是能將這些老將放出來物盡其用,甭管最后有沒有真的去朝鮮了,也比在家里宅死的好。

  其二便是空有向秀吉示弱,向他表明“你看我關東豐臣家偌大的200萬石,結果臨戰連個1萬讓人陣代統帥都挑不出來,你秀吉還有什么可以擔心的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